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紡磚的意思、紡磚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紡磚的解釋

(1).紡錘。《詩·小雅·斯幹》“載弄之瓦” 毛 傳:“瓦,紡塼也。” 陳奂 傳疏:“傳以紡塼釋瓦。紡即絲紡,塼所以持絲,以瓦為之。”一說,即用以鎮定紡車之磚。 清 王應奎 《柳南隨筆》卷二:“餘見今世紡車之式,下有木一縱一橫,往往以塼鎮之,或于縱木上,或于橫木上,蓋防其搖動也。豈即所謂紡塼乎?”

(2).《詩·小雅·斯幹》“乃生女子,載寝之地,載衣之裼,載弄之瓦” 毛 傳:“瓦,紡塼也。” 孔穎達 疏:“瓦,紡塼,婦人所用。”後遂以“紡塼”為女孩的代稱。 明 湯顯祖 《牡丹亭·訓女》:“不枉了銀娘玉姐,隻做個紡磚兒, 謝 女 班 姬女校書。”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紡磚,又稱“紡專”或“紡墜”,是中國古代一種重要的手工紡紗工具,主要用于将纖維(如麻、絲、毛等)加撚成紗線。其核心功能是通過旋轉産生的力對纖維進行加撚和牽伸,是紡織技術發展初期的關鍵器械。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1. 形制與構成

    紡磚通常由兩部分組成:

    • 磚盤(紡輪):多為圓形扁片狀,早期以石、陶、骨質制成,後出現木、玉等材質。中心有孔,用于插置撚杆。
    • 撚杆(錠杆):細長杆狀,插入紡輪孔中固定,頂端常有鈎槽以挂紗。

      使用時,将纖維束系于撚杆,轉動紡輪使其懸空旋轉,利用慣性加撚纖維成紗。

  2. 功能原理

    紡磚通過旋轉産生的扭矩對纖維施加撚度,同時依靠重力牽伸纖維束,實現“加撚”與“牽伸”的同步進行。其效率雖低于後世紡車,但結構簡單,便于攜帶,是原始紡織的核心工具。


二、曆史與文化内涵

  1. 起源與演變

    考古證據顯示,紡磚早在新石器時代(如河姆渡文化、仰韶文化遺址)已廣泛使用,貫穿商周至漢代。隨着紡車(如手搖紡車、大紡車)的普及,其地位逐漸衰落,但在部分偏遠地區沿用至近代。

  2. 文化象征

    • “弄瓦之喜”的淵源:

      《詩經·小雅·斯幹》載:“乃生女子,載弄之瓦。”漢代鄭玄箋注:“瓦,紡磚也。”古代生女稱“弄瓦之喜”,即給女嬰玩紡磚,寓意其未來娴于女紅,體現傳統社會對女性紡織技能的重視。

    • 紡織文明的标志:紡磚作為早期紡織工具的代表,見證了中國從搓撚纖維到系統化紡紗的技術演進,是手工業發展的重要物證。

三、文獻與考古佐證

  1. 古籍記載

    • 《詩經》毛傳:“瓦,紡磚也。”
    • 明代《天工開物·乃服》提及早期紡紗“以手握絲,旋纏于錠”,間接描述紡磚操作原理。
    • 清代《康熙字典》釋“磚”:“同塼……又紡磚,紡錘也。”明确其作為紡錘的别稱。
  2. 考古發現

    河南仰韶遺址、浙江河姆渡遺址均出土大量陶紡輪,部分帶有紋飾,印證其廣泛使用。紡輪形制(如直徑、重量)差異可能對應不同纖維的加工需求。


四、相關術語辨析


參考資料來源

  1. 中華經典古籍庫《毛詩正義》(漢·鄭玄箋)
  2.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天工開物·乃服》(明·宋應星)
  3. 漢典《康熙字典》“磚”字釋義
  4.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中國考古學·新石器時代卷》

網絡擴展解釋

“紡磚”是古代紡織相關的器具,其含義可從本義和引申義兩方面解析:

一、本義解析

  1. 紡錘工具
    指用于紡絲的瓦制工具,即“紡錘”。《詩經·小雅·斯幹》中“載弄之瓦”的“瓦”,毛傳解釋為“紡磚”,陳奂進一步說明“紡即絲紡,磚所以持絲,以瓦為之”,即用陶瓦制成的紡線工具。

  2. 鎮車磚塊
    另一說指固定紡車的磚塊。清代王應奎《柳南隨筆》記載,紡車底部常以磚塊鎮壓,防止搖晃,這類磚也被稱為“紡磚”。

二、引申義
因《詩經》描述生女“弄瓦(紡磚)”的典故,後世以“紡磚”代指女孩。 這一用法源于古代對女性紡織勞作的象征,将紡織工具與女性身份關聯。

補充說明
部分資料提到“紡磚”可能指絲織品或磚形物(如茶磚),但此類說法缺乏權威文獻佐證,需謹慎采納。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詩經》毛傳、陳奂《詩毛氏傳疏》等古籍,或清代《柳南隨筆》相關記載。

别人正在浏覽...

阿老百舸白煮豹幨鮑家詩薜衣漕貢摧捽大校伐德發縱指示肥蟲蟻奉給分決輔助公琴搆精宏儒碩學後步花點子換班璯弁火魚架得住腳蹤交嘴雀街燈井竈緊媚九方劇難開膛科舉年漏轉杩子猛寒面影妙實明略鳥語花香盤龍之癖青茅圈圈缺逸灑光商賈沙衍深室神相水石清華輸氧宿垢梼樹鐵筆無私退弱托盤侮蔑舞獅象棚小商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