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箧牍的意思、箧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箧牍的解釋

謂書箱、簡冊。 唐 柳宗元 《答吳武陵論<非國語>書》:“前一通如來言以汚篋牘。”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箧牍”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權威來源解釋如下:

一、基本詞義

“箧牍”指書箱與簡冊,泛指書籍或文書。其中:

二、出處與例證

該詞最早見于唐代柳宗元《答吳武陵論〈非國語〉書》:“前一通如來言以污箧牍。”此處“箧牍”指代書箱中的文稿,強調其作為文字載體的功能。

三、相關延伸

  1. 文化内涵:古代“箧牍”象征知識積累與文獻傳承,常用于文人語境。
  2. 現代關聯: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但相關成語如“案牍之勞”“探囊胠箧”仍保留“牍”“箧”的原始含義。

四、總結

“箧牍”是典型的文言合成詞,通過具體物件(書箱、簡冊)代指抽象概念(文獻、文書),體現了古代漢語以物喻意的表達特點。如需進一步了解相關成語或用法,可參考古籍或權威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箧牍的意思

《箧牍》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用來存放文書文獻的箱子。

拆分部首和筆畫

《箧牍》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兩個部分,分别是“⺥”和“牛”。

“⺥”是上面加了一個橫折的“竹”字,它是表示“竹子”的部首,讀音是“zhu2”,它的筆畫數是6。

“牛”是一個獨體字,表示“牛”的意思,讀音是“niu2”,它的筆畫數是4。

所以,整個詞語“箧牍”的總筆畫數是10。

來源和繁體

《箧牍》這個詞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文書文獻非常重要,所以人們用箱子來存放這些文書,這個箱子就叫做“箧牍”。隨着時間的推移,這個詞語逐漸廣泛使用,并傳承至今。

在繁體字中,“箧牍”這個詞的寫法和簡體字基本一緻,隻是筆劃稍有不同。它的寫法分别是“笧”和“牘”,總筆劃數也是10。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和現代有所不同。而《箧牍》這個詞在古代的寫法是“篋牘”,其中,“篋”和“箧”的部分相同,都表達了用來存放文書的意思。而“牘”和“牍”的部分相同,都表示文書、文字。

例句

1. 他打開箱子,裡面放滿了《箧牍》。

2. 這個古代文獻可是保存在一隻精美的《箧牍》裡。

組詞

1. 箧牍箱:指專門用于存放箧牍的箱子。

2. 山珍海味箧牍:指存放山珍海味的文章或者筆記,引申為精美的美食文獻。

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書匣、文件櫃

反義詞:扔掉、銷毀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