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澀劑的意思、澀劑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澀劑的解釋

止瀉的藥劑。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序例·十劑》﹝集解﹞引 完素 曰:“滑則氣脫,如開腸洞洩,便溺遺失之類,必澀劑以收斂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澀劑”是中醫學術語,屬于方劑分類中的“十劑”之一,主要用于治療氣血精液耗散、滑脫不固等證候。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定義

澀劑以酸斂固澀藥物為主組成,通過收斂作用治療因氣、血、精、津液等物質外洩或脫失導緻的病症,如自汗、遺精、瀉痢日久、小便失禁等。

核心作用

中醫理論中提出“澀可去脫”原則,即通過收斂藥物固攝滑脫不固的病理狀态。例如:

分類與應用

根據臨床表現,澀劑可分為四類:

  1. 固表止汗:針對自汗、盜汗。
  2. 澀精止遺:針對遺精、滑洩。
  3. 澀腸固脫:針對久瀉久痢、脫肛。
  4. 固崩止帶:針對崩漏、帶下過多。

其他解釋

部分現代語境中,“澀劑”也被引申為形容言辭或文章艱澀難懂,但此用法較為少見,且多屬比喻性質。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方劑組成或適應症,可參考中醫典籍如《本草綱目》相關章節。

網絡擴展解釋二

澀劑

澀劑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澀(sè)和劑(jì)。

澀是一個形聲字,由水部和色部組成。水部表示液體,色部則表示澀的感覺。澀可以指液體或食物口感的澀,也可以引申為日子、身體等方面的艱難、不順利。

劑是一個形聲字,由矢部和齊部組成。矢部表示箭,齊部表示制作的方法。劑可以指制劑、配制藥物的方法,并擴展為其他配制物質的意思。

澀劑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漢代,澀劑指的是用于調治病症的藥物,有時也用于指代調味品。隨着時間的推移,澀劑的意義逐漸擴展,包括美容、保健品等。使用澀劑的概念也被一些傳統醫學理論所借鑒。

澀劑在繁體中文中的寫法為澀劑。

古代漢字在書寫時采用的是篆書形式,澀劑在古代的寫法為濇劑。

以下是澀劑一詞的例句:

1. 醫生給他開了一些澀劑來調理他的身體。

2. 這個調味品的澀劑能使食物更加美味。

組詞:澀感、澀味、澀口、澀度、澀澀如也

近義詞:澀、澀口、澀澀、澀味、苦澀

反義詞:甜、酸、鹹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