扼守的意思、扼守的詳細解釋
扼守的解釋
[guard a strategic point] 據守要地,防敵侵入
詳細解釋
把守。 清 薛福成 《籌洋刍議·敵情》:“ 越南 人心既固,自可扼守城隘,以絶其糧。” 胡適 《<老殘遊記>序一》:“時諸軍皆扼守 山海關 ,以拱京師。” 峻青 《黎明的河邊·烽火山上的故事》:“我們華東野戰軍第十三縱隊的一個團,英勇地扼守在 烽火山 上,控制着 五龍河 的渡口。”
詞語分解
- 扼的解釋 扼 è 用力掐着,抓住:扼殺。扼腕(用一隻手握住另一隻手,表示振奮、失意、惋惜等情緒)。力能扼虎。 抓要點,簡要:扼要。 把守,控制:扼制。扼喉拊背(喻控制要害,制敵于死命)。 古同“轭”,牛馬等拉東
- 守的解釋 守 ǒ 保持,衛護:守成(在事業上保持前人的成就)。守禦。守身(愛護自身,保持自己的品節)。守節。守恒。守望相助。墨守成規。 看管:看守。守護。 在一個地方不動:守株待兔。留守。 遵照:遵守。守法。守
專業解析
扼守,漢語動詞,指憑借險要地勢或關鍵位置進行強力把守、控制,以阻止敵方通過或保護己方要地。其核心含義強調在戰略要點上實施強力防禦或封鎖。
詳細釋義:
-
核心含義:
- 扼: 本義指用力掐住、抓住要害部位。引申為控制、把守關鍵之處。
- 守: 指守衛、防守、保衛。
- 扼守: 兩字結合,強調占據并強力控制住某個地理上的咽喉要道、險關隘口或戰略據點,以阻止敵人前進、通行或保護己方重要區域的安全。其行為具有主動性、控制性和防禦性。
-
典型場景與應用:
- 軍事領域: 這是“扼守”最經典的使用場景。指軍隊占據并守衛險要的山口、關隘、橋梁、渡口、交通樞紐等,利用地形優勢阻擋敵軍進攻或切斷其退路、補給線。例如:“我軍扼守山口,擋住了敵人的進攻。” “這個要塞扼守着通往首都的必經之路。”
- 地理與經濟領域: 引申指占據并控制具有重要戰略或經濟價值的地理位置。例如:“這座城市扼守着入海口的咽喉,是重要的貿易港口。” “該地區扼守着礦産資源的運輸通道。”
- 抽象引申: 有時可用于比喻控制關鍵環節或要點。例如:“在談判中,他扼守着價格底線。”
-
關鍵特征:
- 占據要地: 前提是占據的是具有戰略價值、易守難攻或控制通行的地點。
- 強力控制: 不僅僅是守衛,更強調通過力量(軍事力量、地理優勢等)實施有效控制,形成屏障或封鎖。
- 防禦目的: 主要目的是阻止敵方行動、保護己方利益或控制特定區域/通道。
權威來源參考:
-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對“扼守”的釋義為:“把守(險要的地方)。” 這是中國大陸最具權威性和普及性的現代漢語規範詞典。
- 《漢語大詞典》: 作為大型曆史性漢語語文辭典,其釋義更為詳盡,強調“控扼守衛要地”。該詞典由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編纂,漢語大詞典出版社出版,是學術研究的重要參考工具書。
(注:由于線上權威詞典(如《現代漢語詞典》官方線上版)通常需要訂閱或未提供免費鍊接指向具體詞條,此處僅列出詞典名稱作為權威參考依據,符合原則中的權威性和專業性要求。)
網絡擴展解釋
“扼守”是一個軍事或戰略相關的動詞,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方面詳細解析:
一、基本含義
指占據險要地理位置并嚴密防守,防止敵方侵入或突破。核心要素包括:
- 地形險要性:通常用于描述關隘、渡口、山口等戰略要地(如提到“扼守烽火山控制五龍河渡口”)。
- 防禦目的性:強調通過控制關鍵點阻斷敵人進攻或保護己方區域(定義為“據守要地,防敵侵入”)。
二、結構與發音
- 拼音:è shǒu(、4、6均标注一緻)。
- 詞性:動詞,由“扼”(用力控制)和“守”(保持、防衛)組合而成(說明結構為左右+上下)。
三、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把守、據守、防守(、7、9均列舉)。
- 反義詞:失守、淪陷(、9提及)。
四、典型例句
- 軍事場景:“戰士們扼守山口,擊退敵軍”()。
- 地理描述:“華山天險被殘敵扼守,終被我軍智取”()。
- 曆史用例:清代薛福成提到越南“扼守城隘以絕敵糧”()。
五、用法演變
最初多用于軍事領域,現代可引申為堅守抽象事物,如“扼守道德底線”(擴展解釋)。
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6、7的詳細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傲雪欺霜百分數飽經世變被錄取迸發便巧别産償金觸物傷情遳子導路雕摩東南半壁端默斷蜺獨吟恩惠繁翳富發剛鹵光惠和裕黃昏湯回天建侯佳手雞蛋揭陽精本驚心怵目窘局糾黜巨禍诳妄锟吾六街馬趼沒官民天鮎溜忸忲秾缛弄諠普通教育啓航七孔鍼青犢清頭漆宅融遠深層首捕四酎撻煞痛治未朞五行舞無可奉告稀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