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蜺旌的意思、蜺旌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蜺旌的解釋

彩飾之旗。《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拖蜺旌,靡雲旗。” 李善 注引 張揖 曰:“析羽毛,染以五采,綴以縷為旌,有似虹蜺之氣也。” 漢 張衡 《思玄賦》:“氛旄溶以天旋兮,蜺旌飄而飛颺。” 前蜀 韋莊 《癸丑年下第獻新先輩》詩:“五更殘月省牆邊,絳旆蜺旌卓曉煙。” 明 梅鼎祚 《玉合記·悟真》:“鵝笙導,鵝笙導,妙音低度;蜺旌送,蜺旌送,慶雲深護。” 清 趙翼 《題<青崖放鹿圖>》詩:“便當八騶開路去,虎幡熊軾雙蜺旌。”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蜺旌”的詞義解釋如下:

1. 基本釋義
“蜺旌”讀音為ní jīng,指古代一種彩飾的旗幟,常以五彩羽毛、絲縷裝飾,因色彩絢麗如虹霓而得名。該詞多見于漢賦等古典文獻中,用于形容儀仗或盛大場面。

2. 文獻出處與注釋

3. 裝飾特點與象征
“蜺”通“霓”,指彩虹的副虹,故“蜺旌”強調旗幟的色彩斑斓,常用于帝王出行、祭祀等隆重場合,象征威嚴與祥瑞。

4. 相關詞語
同類詞彙如“旆旌”(泛指旗幟)、“雲旗”(繪有雲紋的旗)等,均屬古代旗幟的雅稱。

總結
“蜺旌”是古典文學中描繪華美旗幟的專用詞,兼具視覺美感與禮儀象征,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意象。

網絡擴展解釋二

蜺旌的意思

《蜺旌》是一個漢語詞語,意思是蜻蜓飛舞的樣子。蜺旌一詞常用于形容人或物輕靈、飛揚的姿态。

拆分部首和筆畫

《蜺旌》的拆分部首是蟲,共有17個筆畫。

來源

《蜺旌》最早見于《楚辭·招魂》:“舒兌展蜺旌,信驅墑之蛇靈。”在這裡,蜺旌用來形容舒展的樣子,比喻輕盈而動聽的形态。

繁體

《蜺旌》的繁體字是「蠕縕」。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蜺旌》的寫法可能存在變化,但其基本形态仍然保持相似,以表達蜻蜓飛舞的美感。

例句

1. 他的舞姿優美,宛如一隻蜺旌在空中翩翩起舞。

2. 解除束縛後,她欣然展翅,如蜺旌般飄逸自如。

組詞

蜺旌不常作為一個獨立的詞語出現,更多時候用來形容其他物體或個體的舞動。

一些相關的組詞包括:
- 蜻蜓:指蜻蜓這種昆蟲,常常與蜺旌一起出現;
- 飛舞:指物體或人以飛翔的方式舞動;
- 翩翩:形容人或物輕巧、靈活地移動;
- 空中:指天空中的一切。

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
- 飛舞:形容物體或人以飛翔的方式舞動;
- 翺翔:形容大鳥在空中高飛的動作。

反義詞:
- 笨重:形容物體或人運動時缺乏靈活和輕盈;
- 抑郁:形容人或物落寞、低沉或無活力的狀态。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