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委質的意思、委質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委質的解釋

亦作“ 委摯 ”。亦作“ 委贄 ”。1.放下禮物。古代卑幼往見尊長,不敢行賓主授受之禮,把禮物放在地上,然後退出。《禮記·曲禮下》:“卿羔,大夫鴈,士雉,庶人之摯匹,童子委摯而退。” 孔穎達 疏:“童子見先生或朋友,既未成人,不敢與主人相授受拜伉之儀,但奠委其摯於地而自退辟之。” 漢 班固 《白6*虎通·瑞贽》《曲禮》作“童子委贄而退”。

(2).向君主獻禮,表示獻身。《國語·晉語九》:“臣委質於 狄 之鼓,未委質於 晉 之鼓也。臣聞之:委質為臣,無有二心,委質而策死,古之法也。” 韋昭 注:“言委贄於君,書名於冊,示必死也。”一說下拜,表示恭敬承奉之意。《左傳·僖公二十三年》:“策名委質,貳乃辟也。” 杜預 注:“屈膝而君事之,則不可以貳。” 孔穎達 疏:“質,形體也……拜則屈膝而委身體於地,以明敬奉之也。”

(3).引申為臣服、歸附。 晉 陸雲 《盛德頌》:“ 越裳 委贄, 肅慎 來王。”《魏書·張袞傳》:“昔 酈生 一説, 田橫 委質; 魯連 飛書, 聊 将授首。” 宋 邵伯溫 《聞見前錄》卷七:“ 錢俶 在本國歲修職貢無闕,今又委質來朝,若利其土宇而留之殆非人主之用心,何以示信天下也。” 明 張煌言 《子房報韓論》:“觀史載 漢王 歸國, 子房 送之 南鄭 。辭歸,勸以燒絶棧道。此時雖為畫策,尚未委贄於 漢 也。”

(4).送上禮物,拜人為師。《史記·仲尼弟子列傳》:“ 子路 後儒服委質,因門人請為弟子。”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雙髻道人》:“乃今而後知先生為當世之仙人也,願委贄為弟子。”

(5).棄身;置身。 唐 駱賓王 《上司列太常伯啟》:“側聞 魯 澤祥麟,希委質於 宣父 。” 唐 白居易 《感鶴》詩:“委質小池内,争食群雞前。” 宋 王安石 《招呂望之使君》詩:“委質山林如許國,寄懷魚鳥欲忘形。”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委質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委質"一詞在漢語中具有特定的曆史文化内涵,主要包含以下兩層核心含義:

一、本義:獻禮以示歸順

指古代臣子向君主獻上禮物(通常為雉、雁等),表示獻身效忠,确立君臣關系。

典源:

《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載:"委質為臣,貳乃辟也。" 司馬貞《索隱》引服虔注:"古者始仕,必先書其名于策,委死之質于君,示必死節于其君也。" 此處的"質"通"贽",即初次拜見尊長時所執的禮物。臣子通過獻贽儀式,象征将生命交付君主,确立終身效忠的契約關系 。

二、引申義:托身效力

由獻禮儀式引申為全身心投靠、依附某人或某集團,為其盡忠服務。

文獻例證:

  1. 《左傳·僖公二十三年》:"策名委質,貳乃辟也。" 杜預注:"名書于所臣之策,屈膝而君事之。" 指将姓名登記于君主的名冊,行跪拜禮以示臣服 。
  2. 《三國志·蜀志·黃忠傳》:"委質先主,從入益州。" 此處指黃忠投效劉備并誓死追隨 。

補充說明


參考資料來源:

  1. 司馬遷《史記》(中華書局點校本)
  2. 左丘明《左傳》(阮元校刻《十三經注疏》)
  3. 陳壽《三國志》(中華書局點校本)
  4. 《辭源》(商務印書館修訂版)

網絡擴展解釋

“委質”是古代漢語中的禮儀性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要點解釋:

一、基本釋義

“委質”讀作wěi zhì,原指卑幼者向尊長獻禮時,将禮物放置于地以示恭敬,後引申為臣子向君主獻身效忠的儀式,表示忠誠不二。


二、詳細解釋

  1. 禮儀行為
    古代卑幼者拜見尊長時,因身份差異不能直接交接禮物,需将禮物(如羔、雁、雉等)放置于地後退下,稱為“委質”。這一行為體現了等級制度下的禮節規範。

  2. 政治效忠
    在君臣關系中,“委質”是臣子向君主獻禮并宣誓效忠的儀式,象征以生命奉君。《國語·晉語九》提到:“委質為臣,無有二心”,即強調臣子需終身盡忠。

  3. 引申含義
    進一步發展為歸附、臣服之意,如《史記·屈原列傳》中張儀“厚币委質事楚”,即通過獻禮表示歸順楚國。


三、曆史典故與例證


四、近義詞與用法注意

如需深入考證,可參考《禮記》《國語》等古籍原文,或查看搜狗百科()等權威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寶母嵖岈山嗤毀嗤玩吹花節純德掉頭鼠竄販交買名鳳媒風衣改元個人利益行列翰薮荒馑鵍鷒揮發勦取計略驚憐厥貉空乏纩纮濫吹連朋戀皁柳三眠露鹄硉矹滿番汗媚豬謀逆木缽木牛流馬木瘿女角虔奉強飯輕使沁綠羣然蓐蝼蟻如斯韶光淑氣勺飲生産能力蝨蟲施賦實力瘦猴似的飼草四君子踏高橇田父野老頽節瓦楞紙畏脅賢會消愁解悶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