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梵語 Avici] 音譯名。意譯為“無間”,即痛苦無有間斷之意。為佛教八大地獄中最下、最苦之處
梵語Avīci的譯音。意譯“無間”,即痛苦無有間斷之意。為佛教傳說中八大地獄中最下、最苦之處。《梁書·儒林傳·範缜》:“又惑以茫昧之言,懼以阿鼻之苦,誘以虛誕之辭,欣以兜率之樂。” 元 無名氏 《硃砂擔》第四折:“隻願你檢驗輪迴,速顯靈威,将那廝直押送十八層地獄阿鼻。”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四》:“生擁臯比,殁沉阿鼻。” 魯迅 《集外集拾遺補編·中國地質略論》:“而何圖風水宅相之説,猶深刻人心,力杜富源,自就阿鼻。”
“阿鼻”是佛教術語,其含義和背景可綜合以下要點解釋:
詞源與基本含義
“阿鼻”為梵語Avīci 的音譯,意譯為“無間”,即“痛苦無有間斷”之意。在佛教中,它特指八大地獄中最底層、最痛苦的“阿鼻地獄”(又稱無間地獄),受刑者在此承受永無止境的折磨。
佛教概念中的阿鼻地獄
文化引申與用法
相關示例
如《法華經》提到“下至阿鼻地獄”,元代文獻中也有“阿鼻之苦”的表述,均強調其無盡痛苦的特性。
“阿鼻”不僅是一個宗教術語,更成為跨文化語境中苦難的象征,其核心始終圍繞“無間斷的極緻痛苦”展開。
阿鼻是一個漢語詞語,用來形容地獄的無邊苦難和痛苦。它來自佛教的概念,表示人們在輪回中受到的永無止境的折磨。
阿鼻的部首是阝(阜)和鼠(魚),它的筆畫數為13。
阿鼻一詞最早出現在佛教經典中,如《楞嚴經》和《地藏經》。繁體字為「阿鼻」。
古代的漢字寫法與現在稍有不同,但阿鼻的基本形狀和結構保持相似。例如,可以寫作「阿鄢」或「阿彼」等。
1. 他的罪惡行為使他在死後堕入了阿鼻地獄。
2.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善惡有報,阿鼻地獄不會放過任何罪人。
組詞:阿鼻地獄、阿鼻羅獄、阿鼻之痛
近義詞:苦難、痛苦、地獄之苦
反義詞:極樂、天堂、幸福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