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戰袍和兵器。《晉書·慕容寶載記》:“時大風雪,凍死者相枕于道, 寶 恐為 魏 軍所及,命去袍杖戎器,寸刃無返。”參見“ 袍仗 ”。
“袍杖”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描述軍事裝備,具體解釋如下:
“袍杖”指戰袍和兵器的組合。其中:
該詞最早見于《晉書·慕容寶載記》,記載了五胡十六國時期的一場戰役:
“時大風雪,凍死者相枕于道,寶恐為魏軍所及,命去袍杖戎器,寸刃無返。”
此處描述士兵為快速撤退,被迫丢棄戰袍和兵器。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晉書》原文或《漢語大詞典》相關條目。
袍杖,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袍和杖。
袍:由襖部(衣服部分)和包(包囊)組成,襖部屬于冠部,包屬于巾部,總共有九畫。
杖:由木(木材)和丈(長杆)組成,木屬于木部,丈屬于一部,總共有七畫。
袍杖是一個古老的漢字,其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傳統的服飾和器物。在古代,袍是一種常用的外衣,而杖是指一種長棍用于行走或支撐身體。
在繁體字中,袍杖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代,袍的寫法略有不同,其形狀更接近于一種披肩狀的衣物。而杖的形狀與現代寫法相似,都是表示一種長棍。
1. 他手持一根古老的袍杖,悠然自得地行走在山間。
2. 清晨,老和尚背負着袍杖,緩步向寺廟走去。
袍狀、袍褥、袍帽、神杖、短杖、木杖、拐杖等。
近義詞:長袍、衣袍、長杖、手杖。
反義詞:短袍、衣裳、短杖、戒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