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逮:到,及。指能力達不到。
出處:宋·連文鳳《百正集·送苟厚夫學正之昌國序》:“非厚夫本志也,奈何力有所不逮,技術有所不及,故不暇擇地之美惡近遠焉。
例句:李鴻章認為備戰議和,隻能顧到一面,兩面為敵,力所不逮。 ★高陽《慈禧全傳》五十四
“力所不逮”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為詳細解釋:
拼音:lì suǒ bù dài
釋義:指能力或力量無法達到某種目标或要求。其中“逮”意為“到、及”,整體強調能力不足導緻無法實現某事。
出自南宋文人連文鳳的《百正集·送苟厚夫學正之昌國序》:
“非厚夫本志也,奈何力有所不逮,技術有所不及,故不暇擇地之美惡近遠焉。”
此處連文鳳表達了對友人因能力不足而無法達成目标的無奈。
例:“我們的團隊留言處理需求龐大,但人力有限,力所不逮,深感遺憾。”
若需進一步了解成語的典故或例句,可參考古籍《百正集》或現代漢語詞典。
力所不逮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力量不足、能力不夠。下面将對這個詞進行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反義詞進行介紹。
力所不逮的拆分部首為力、所、不、逮。它的總筆畫數為14,其中力為2畫,所為8畫,不為4畫,逮為3畫。
力所不逮源自《孟子·盡心上》:“力所不逮者,加勉而上之!”意思是力量不足的人,隻需要努力就能夠上進。在繁體字中,力所不逮的寫法為力所不達。
在古時候,力所不逮的寫法為力所不逮,其中的不為不字的古代寫法。
他雖然很努力,但在這一次的競賽中力所不逮,沒有獲得第一名。
力所不逮可以根據具體的語境和需要構成不同的組詞,例如力所能及、才力所限、報酬力所不及等。
力所不逮的近義詞有力不從心、力有未逮、與時間賽跑等。
力所不逮的反義詞是力有餘而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