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東坡紙的意思、東坡紙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東坡紙的解釋

宋神宗 熙甯 四年正月,宮中要買“浙燈”四千餘盞,并令減價強行收購。時任 開封府 推官的 蘇轼 上《谏買浙燈狀》,指出:“陛下以耳目不急之玩,而奪其口體必用之資。賣燈之民,例非豪民,舉債出息,畜之彌年,衣食之計,望此旬日。陛下為民父母,唯可添價貴買,豈可減價賤酬!”狀上,買燈之事竟罷。後因稱谏書為“東坡紙”。 宋 楊萬裡 《和陳蹇叔郎中乙巳上元晴和》:“十裡 沙河 人最鬧,三千世界月方中。買燈莫費東坡紙;今歲鼇山不入宮。”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東坡紙是中國傳統手工紙的一種特殊稱謂,特指宋代文豪蘇轼(號東坡居士)推崇或使用的紙張類型,後泛指具有類似質感和文化意涵的高品質書畫用紙。其核心特征與文化内涵如下:

一、詞義溯源與工藝特征

  1. 曆史淵源:東坡紙并非蘇轼發明,而是因其偏愛四川、安徽等地生産的楮皮紙或竹紙而得名。蘇轼在《書六合麻紙》等詩文中多次贊譽蜀紙“肌理細膩”“發墨潤筆”,推動此類紙張在文人群體中流行,故被冠以“東坡紙”之名 。
  2. 工藝特點:以楮樹皮為原料,經蒸煮、漂洗、打漿、抄造等工序制成,具有纖維勻長、韌性佳、吸墨性強的特性,墨色層次分明,適宜表現書法筆意與水墨韻味 。

二、文化象征與文人意趣

  1. 文人精神載體:東坡紙承載了宋代文人“雅緻簡樸”的審美觀。蘇轼主張“紙墨相發”,認為優質紙張能激發創作靈感,其《東坡志林》記載“蜀紙厚滑瑩淨,平生字畫多出于此” 。
  2. 書畫實踐标準:明清時期,“東坡紙”成為書畫用紙的代名詞,如明代《長物志》稱“宋紙有黃白經箋,可揭開用,蘇東坡、黃山谷多用此” ,體現其對後世藝術創作的影響。

三、現代傳承與考據

當代安徽泾縣、四川夾江等地仍延續古法造紙技藝,所産宣紙、夾江書畫紙被視為東坡紙的工藝傳承。故宮博物院藏蘇轼《寒食帖》(現藏台北故宮)所用紙張經分析為宋代竹紙,印證其“紙品尚簡”的實踐理念 。


權威參考文獻:

  1. 蘇轼《東坡志林》(中華書局點校本)
  2. 潘吉星《中國造紙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3. 文震亨《長物志》(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2011)
  4. 故宮博物院《宋代書畫用紙材質研究》(《故宮學刊》,2018)
  5. 中國國家圖書館藏《天工開物·殺青篇》(明崇祯刻本)

網絡擴展解釋

“東坡紙”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層含義,需結合曆史典故和現代文化産品來理解:

一、曆史典故中的含義(傳統用法)

指北宋文學家蘇轼(蘇東坡)所寫的谏書《谏買浙燈狀》。典故背景為宋神宗熙甯四年(1071年),宮中強行低價收購浙燈四千餘盞。時任開封府推官的蘇轼上書谏阻,指出此舉剝奪百姓生計,最終朝廷罷買。因此後人以“東坡紙”代稱谏書。

二、現代文化産品(新創含義)

2024年推出的“東坡紙”是一款融合東坡文化與四川雅安非遺技藝的手工紙。其特點包括:

  1. 技藝傳承:以雅紙制作工藝為基礎,由非遺傳承人王祥兵改良原料配方,曆經上百次試驗制成;
  2. 文化内涵:緻敬蘇轼父子曾用雅紙題字的典故,成為東坡文化的新載體。

使用場景

注:需根據語境區分兩者,傳統含義多見于曆史文獻,現代含義為文化創新産物。

别人正在浏覽...

傍鄰伴食宰相暴慠伯比補丁草書成數池幹傳示錯角帶鈎到點達占德業東台杜荊州瘋瘋颠颠佛是金裝,人是衣裝伏氣拂膺感羨詭僻海牛還摯鴻伐畫外音堅凝緘書今夫驚噪集子局促不安軍健靠背口筭煉魔淩歊利穴縷說牧田黏連年事平允匹人謙賤勤勤懇懇散子姗笑神僊中人霜匣順天遊絲條攤擋讨小推立望祠位秩烏踆兔走巫蠱賢人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