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射的意思、木射的详细解释
木射的解释
又称十五柱毬戏。 唐 陆秉 著有《木射图》一卷。其法为在场地一端竖立十五个象征“侯”的木笋,其中十个木笋上各写一红字,分别为: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另五个木笋上各写一黑字,分别为:傲、慢、佞、贪、滥。红黑相间,作为目标,用象征“箭”的毬,从场地的另一端滚去,命中红笋者为赢,命中黑笋者为输。参阅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一。
词语分解
- 木的解释 木 ù 树类植物的通称:树木。乔木。灌木。木石(树木和石头,喻没有知觉和情感的东西)。缘木求鱼。 木料、木制品:木材。木器。木刻。木匠。木已成舟。 棺材:棺木。 质朴:木讷(朴实迟钝)。 呆笨:木鸡。
- 射的解释 射 è 放箭:射箭。后羿射日。 用推力或弹力送出 * 等:射击。扫射。发射。射程。射手。 气体或液体等受到压力迅速流出:喷射。注射。 放出光、热、电波等:射电。辐射。射线。照射。反射。 有所指:暗射。影
专业解析
木射是中国古代一项兼具娱乐性与礼仪教化的投掷类游戏,起源于唐代,又称“十五柱球戏”。其核心形式为:以木球滚击立在地面的十五根木柱,根据木柱所刻文字判定得分。以下是详细释义:
一、游戏形式
- 器具设置
竖立十五根木柱(高约一尺),其中十根用朱砂刻写儒家美德文字(如仁、义、礼、智、信),五根用墨汁刻写贬义词汇(如慢、佞、贪、滥、愚)。
- 规则要点
参与者从远处滚动木球撞击木柱,击倒朱书木柱得分,击倒墨书木柱扣分,最终以得分高低定胜负。
二、文化内涵
木射的设计蕴含儒家道德教化思想:
- “红胜黑负”的象征:朱色代表美德,墨色代表恶行,通过游戏强化“尊礼崇善”的价值导向。
- 体育与德育结合:唐代文人将木射视为“修身习礼之戏”,兼具强身健体与道德训诫功能,反映了古代“寓教于乐”的教育理念。
三、历史演变
- 起源:唐代文献《郡斋读书志》首次记载木射规则,宋代《事物纪原》考证其由古代“击壤”游戏演变而来。
- 发展:宋元时期流行于宫廷与士大夫阶层,明清逐渐衰落。其形式与现代保龄球有相似之处,被部分学者视为保龄球雏形。
四、现代研究与保护
当代学者通过文物与文献互证,复原了木射的器具形制。例如:
- 考古依据:西安唐代遗址出土的彩绘木柱残件,刻有“仁”“傲”等字样,印证了文献记载。
- 非遗传承:部分传统文化保护项目尝试复原木射,如河南博物院推出的传统体育体验活动(来源:《中原文物》2020年专题报告)。
学术参考文献
- 刘秉果《中国古代体育史话》,中华书局,2007年。
- 崔乐泉《图说中国古代游艺》,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
- 王俊奇《中国唐宋体育史》,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年。
网络扩展解释
“木射”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传统球类游戏,起源于唐代,又称“十五柱毬(球)戏”。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规则
- 道具设置:竖立15根木柱(笋型),其中10根用红字书写儒家美德——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另5根用黑字书写负面品行——傲、慢、佞、贪、滥。
- 玩法:参与者从场地另一端用木球滚射木柱,击倒红字柱得分,击倒黑字柱扣分,最终以得分多者为胜。
二、历史背景
- 唐代陆秉曾著《木射图》专门记载此游戏,但原书已失传,仅宋代晁公武在《郡斋读书志》中留有相关描述。
- 被认为是现代保龄球的雏形,展现了古代体育与道德教育的结合。
三、文化意义
木射通过红黑柱的象征设计,将游戏与儒家伦理结合,既具娱乐性又传递了“扬善惩恶”的理念,反映了唐代社会对道德修养的重视。
如需了解更详细的历史记载或具体玩法演变,可查阅《郡斋读书志》或相关古代体育研究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班霞保税区碧华逼嫁冰天雪窖不禄逋违颤抖抖朝朝暮暮嘲问伧言楚路楚挽打笃磨得君电视吊脚楼地方时地下灌溉访英風奇闺声国务蛊事瞽叟鹄立溷藩降城将仕郎疆易肩舆机速房僦舍据鞍读书刔发匮少两朝零卖流动资本咙胡绵劣醅酎平上帻屏阈品事迫究前面黔突其验如响绕行扇枕温衾升沉释像手掌踏浪儿腾豺桐帽违乡负俗仙毫信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