憤厲的意思、憤厲的詳細解釋
憤厲的解釋
激憤。 北齊 劉晝 《新論·辨樂》:“此皆淫佚悽愴、憤厲哀思之聲。” 南朝 陳 徐陵 《在北齊與楊仆射書》:“ 侯景 兇逆,殲我國家,天下含靈,人懷憤厲。” 明 謝榛 《四溟詩話》卷四:“ 太白 謂 子美 詩苦,然卻沉鬱,緣其性褊躁婞直,而多憂愁憤厲之氣。” 清 黃翼聖 《寇警雜詩》:“殘毒既已酷,憤厲勿矯矯。”
詞語分解
- 憤的解釋 憤 (憤) è 因不滿而忿怒或怨恨:氣憤。憤悱(郁悶)。憤慨。憤怒。憤然。悲憤。激憤。憤恚。公憤。義憤填膺。憤世嫉俗。 筆畫數:; 部首:忄; 筆順編號:
- 厲的解釋 厲 (厲) ì 嚴格:厲禁(a.列隊警戒;b.嚴厲的禁令)。厲行(妌 )節約。 嚴肅:嚴厲。聲色俱厲。 兇猛:厲害。雷厲風行。色厲内荏。 磨,使鋒利:厲兵秣馬。再接再厲。 古同“疠”、“癞”,惡瘡。
網絡擴展解釋
“憤厲”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激憤,指情緒或行為上表現出強烈的憤怒或憤慨。以下是詳細解釋:
-
基本釋義
該詞由“憤”(憤怒、憤慨)和“厲”(嚴厲、強烈)組合而成,強調憤怒的激烈程度,常用于描述因不公或逆境引發的強烈不滿情緒。
-
引證與古籍用例
- 北齊劉晝《新論·辨樂》提到“憤厲哀思之聲”,形容音樂中蘊含的悲憤情感。
- 南朝徐陵在書信中用“人懷憤厲”表達對侯景叛亂的家國之恨。
- 明代謝榛評價杜甫詩歌時,稱其“多憂愁憤厲之氣”,突顯詩人性格中的激憤特質。
-
使用場景
多用于文學或正式語境,可形容:
- 對不公正事件的強烈抗議;
- 個人因受挫或受辱而産生的激烈情緒;
- 藝術作品(如詩歌、音樂)中蘊含的悲憤基調。
-
注意事項
需與“憤勵”(指發奮激勵)區分。部分非權威解釋(如“磨煉自己”)屬于誤讀,實際含義更側重情緒而非行動。
“憤厲”通過“憤”與“厲”的疊加,強化了憤怒的激烈性,常見于描述深層次的情感爆發或社會批判。
網絡擴展解釋二
憤厲(fèn lì)是一個形容詞,意指極度憤怒或憤慨。該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忄」和「厲」,其中「忄」為心旁部首,表示與情感有關,「厲」為犬旁部首,表示與動物有關。憤厲的筆畫數為14畫。
《憤厲》一詞來源于古代漢語,最早可以追溯到《左傳》中的記載。在古體字中,憤厲的寫法有所不同,「憤」用的是古體的「忿」,而「厲」保持不變。繁體字與現代簡體字的寫法保持一緻。
以下是一些關于憤厲的例句:
1. 當他聽到這個消息時,他變得憤厲地砸碎了手機。
2. 她因為遭到不公正對待而對公司感到憤厲。
3. 在面對社會不公正時,人們常常會産生憤厲的情緒。
一些與憤厲相關的組詞包括:憤怒、氣憤、憤慨、憤懑等。這些詞都表示對某種不公、冒犯或不滿的強烈情緒。
與憤厲意義相近的同義詞有憤怒、暴怒、憤激等。反義詞則有平靜、寬容、沉默等詞語。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