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目成的意思、目成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目成的解釋

[flirt glances with each other] 眉來眼去,以目傳情

滿堂兮美人,忽獨與餘兮目成。——《楚辭·九歌·少司命》

詳細解釋

(1).通過眉目傳情來結成親好。《楚辭·九歌·少司命》:“滿堂兮美人,忽獨與餘兮目成。” 朱熹 集注:“言美人并會,盈滿于堂,而 司命 獨與我睨而相視,以成親好。” 唐 皇甫冉 《見諸姬學玉台體》:“傳杯見目成,結帶明心許。” 宋 張孝祥 《減字木蘭花》詞:“阿誰曾見,馬上牆陰通半面。玉立娉婷,一點靈犀寄目成。”《剪燈新話·渭塘奇遇記》:“生亦留神注意,彼此目成久之。” 王闿運 《吊舊賦》:“申禮防其必峻,詎目成之汝貽。”

(2).眼見。 明 宋應星 《<天工開物>序》:“事物而既萬矣,必待口授目成而後識之,其與幾何?”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目成”是一個源自古典文學的詞語,其核心含義是通過眼神傳遞情感,常被用于描述男女之間含蓄而默契的情感交流。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指通過眉目傳情達成心意相通,最早見于《楚辭·九歌·少司命》的“滿堂兮美人,忽獨與餘兮目成”。其中“目”指眼神,“成”表示情感達成或确認。

  2. 文學語境中的表現

    • 在詩詞中多用于描繪男女初遇時一見傾心的場景,如宋代張孝祥詞中“玉立娉婷,一點靈犀寄目成”,體現眼神交彙的瞬間情愫。
    • 常與“心許”連用為成語“目成心許”,如賀鑄《換追風》詞“目成心許兩匆匆”,強調眼神與心意的雙重确認。
  3. 延伸用法
    部分文獻(如明代宋應星《天工開物·序》)将“目成”引申為“親眼所見”,但此用法較為少見,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4. 現代使用場景
    多用于文學創作或古典文化讨論中,形容含蓄的情感表達,例如:“二人雖未言語,但目成之間已暗生情愫。”

注意:該詞帶有鮮明的古典色彩,日常口語中較少使用,需注意語境適配性。

網絡擴展解釋二

目成

目成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完成、成功。它由部首目和部首成組成,總共有10畫。

來源

目成源自于古代漢字演變過程中的篆書,最早出現在《說文解字》中。在古代,目成常常用于形容一個人的計劃、目标達成或某項工作成功完成。

繁體

在繁體字中,目成保持了相同的字形和意義,不會有任何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常有變化,而目成的古代寫法為「目*」,即「目」的上方再加上一橫。

例句

1. 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我們終于目成了這個項目。

2. 她辛勤地學習,終于目成了她的夢想。

組詞

成就、成功、成功者、成果、完成、完成度等。

近義詞

達成、尋求成功、實現、完成等。

反義詞

失敗、未完成、未達成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