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喻在行家面前賣弄本領。 班 ,指 魯班 ,古巧匠。 明 高濂 《玉簪記·寄弄》:“小生略記一二,弄斧 班 門,休笑,休笑。”《儒林外史》第二八回:“先生大名,如雷灌耳。小弟獻丑,真是弄斧 班 門了。”參見“ 班門弄斧 ”。
“弄斧班門”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釋義
比喻在行家或專業人士面前賣弄本領,顯得不自量力。其中“班”指魯班(春秋時期著名工匠,被尊為木匠祖師),“門”即門前,代指行家所在領域。
二、出處
最早見于唐代柳宗元《王氏伯仲唱和詩序》:“操斧于班、郢之門,斯強顔耳。”宋代歐陽修在《與梅聖俞書》中進一步使用:“班門弄斧,可笑可笑。”。
三、用法演變
四、例句
五、近義與反義
提示:該成語需結合語境理解情感色彩,避免誤用。
弄斧班門,是一個成語,意思是修理斧子,在門前預先修補受損的工具。它的拆分部首是弋、工、戶,共有14個筆畫。
這個成語源自古代的農村社會,人們常常在門前修理受損的工具,包括斧子。它的繁體字寫作「弄斧闆門」。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例如,「門」字的上部分叫做「戶」,而「斧」字的上部分叫做「弋」。
這個成語可以用在句子中,例如:他修理斧子時,弄斧班門非常認真。
有關組詞,可以有弄斧行船、班門弄斧等。近義詞有修補工具、修理裝備等。反義詞可以是放棄修理、不修理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