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閑舒”。閑靜舒展;安閑舒暢。 三國 魏 嵇康 《琴賦》:“若乃閑舒都雅,洪纖有宜,清和條昶,案衍陸離。”《新唐書·呂元膺傳》:“始,盜發,都人震恐,守兵弱不足恃, 元膺 坐城門指縱部分,意氣閑舒,人賴以安。” 魯迅 《二心集·對于左翼作家聯盟的意見》:“一切舊文學舊思想都不為新派的人所注意,反而弄成了在一角裡新文學者和新文學者的鬥争,舊派的人倒能夠閑舒地在旁邊觀戰。”
“閑舒”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xián shū,其核心含義為閑靜舒展、安閑舒暢,形容一種自在無憂的狀态。以下是詳細解析:
古典文獻
三國時期嵇康在《琴賦》中寫道:“若乃閑舒都雅,洪纖有宜”,形容琴聲的舒緩雅緻。
《新唐書·呂元膺傳》提到呂元膺在應對突發危機時“意氣閑舒”,展現其從容鎮定的風範。
現代文學
魯迅在《對于左翼作家聯盟的意見》中,用“閑舒”描述舊派文人旁觀新文學鬥争時的悠然态度。
部分資料(如)将“閑舒”歸為成語,但多數權威文獻更傾向其為普通詞彙,需結合語境理解。若需更多例句或文獻出處,可參考上述來源。
閑舒(xián shū)是一個形容詞詞組,形容人們生活狀态閑適自在、輕松愉快的意思。
閑字的部首是門,閑字的總筆畫數是17畫。
舒字的部首是舌,舒字的總筆畫數是9畫。
閑舒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文人雅士,他們在描述生活狀态時常用“閑舒”來形容自己生活的悠閑與舒適。
閑舒的繁體字為閑舒。
古時候,閑字的寫法有時會将左邊的門字換成兩個水字,形狀有所不同。
舒字在古時候寫作“舒”,與現代字形相似。
他長時間的旅行後,終于回到家中,享受着閑舒的生活。
在郊外農舍中,他過着每日閑舒的生活,遠離喧嚣。
閑適、舒適、閑散、舒解、閑暇。
悠閑、安逸、自在、甯靜。
忙碌、緊張、壓抑、疲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