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列姓名,張榜示人。《新唐書·李逢吉傳》:“﹝ 李逢吉 ﹞拜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詔禮部尚書 王播 署榜。”
“署榜”是一個漢語詞語,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解釋如下:
指官員被任命或晉升後,需在官府門口張榜公告并籤署姓名,後引申為官員上任或晉升的統稱。例如:
該詞多用于古代官場語境,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但在曆史文獻或成語解析中常見。其核心意義強調通過公示程式确認職務變動,體現古代行政制度的規範性。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新唐書》等曆史文獻或權威詞典。
《署榜》是一個漢字詞組,由兩個字組成。下面将對該詞組進行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進行闡述。
《署榜》中,第一個字“署”是由“⺮”(竹)部首組成的,具有四個筆畫。第二個字“榜”是由“木”(木)部首和“豐”(⺍)部首組成的,具有十個筆畫。
《署榜》一詞源自古代文獻,具有一定的曆史淵源。繁體字為「署榜」,并未有顯著的差異。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署榜》中的字在古時候的寫法略有差異,但整體上與現代漢字相似。
《署榜》一詞在現代漢語中多用于描述寫下名字或籤字于文書上。例如,他在文件上署榜表示同意。
以《署榜》為詞根,可以組成其他相關詞組,如署榜同意、署榜籤字等。
近義詞:署名、籤署、落款。
反義詞:匿名、撤銷、取消。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