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n the desk] 幾案上或書桌上
操自寫“一合酥”三字于盒上,置之案頭。——《三國演義》
幾案上或書桌上。 唐 杜甫 《題鄭十八著作丈故居》詩:“窮巷悄然車馬絶,案頭乾死讀書螢。”《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二二回:“ 伯述 在案頭取過一本書來遞給我。” 夏丏尊 葉聖陶 《文心》五:“﹝他﹞好奇地把架上的書抽來翻看,見有看去略能懂得的,就放在自己的案頭,案頭堆得滿滿地。”
“案頭”是一個漢語名詞,主要含義如下:
字面含義
指幾案或書桌的桌面,即放置物品、書籍的平面區域。例如“案頭日曆”“案頭參考書”。
延伸用法
在文學或藝術領域,可指代與創作相關的桌面工作。例如戲劇創作中,導演或演員分析劇本、角色的文字工作被稱為“案頭工作”。
詞源
最早見于唐代杜甫的詩句“窮巷悄然車馬絕,案頭乾死讀書螢”(《題鄭十八著作丈故居》),描述書桌上的場景。
經典用例
《三國演義》中“操自寫‘一合酥’三字于盒上,置之案頭”,進一步印證其指代書桌的用法。
“案”的字義
原指長形木桌(如書案、條案),後延伸為文件、案件(如“提案”“案件”)。
權威性說明
綜合《漢典》和百科釋義,該詞含義穩定,古今用法差異較小。
如需進一步了解詩詞或藝術領域的具體用法,可參考上述來源中的擴展内容。
案頭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在案子上或桌子上。
案字由“安”和“士”兩個部首組成。
筆畫數為 10 畫。
案字最早見于《說文解字》,“案”字來自于古代法律文書名稱“案狀”,取案狀放在案上,表示案子的意思。
案字在繁體中仍然保持為“案”。
古時的案字寫法稍有不同,其上方的橫線會向右上角略微傾斜,與現代漢字寫法稍有差異。
1. 他整天埋頭工作,很少擡頭看看案頭上的文件。
2. 案頭的文件堆積如山,我都不知從何下手。
1. 案子:指特定事件、案件。
2. 案件:指被法院審理的各種具體事件。
3. 案卷:指法院對于某一案件所保存的相關文件。
1. 桌上:表示與案頭類似的意思。
2. 桌面:表示與案頭類似的意思。
地上:與案頭意思相對,表示放在地上的。
案頭一詞指的是放在案子上或桌子上的物品。該詞的來源是古代法律文書名稱“案狀”,表示案子的意思。在繁體中,案字仍然保持為“案”。古時的案字寫法略有不同,上方的橫線會向右上角略微傾斜。一些組詞如案子、案件和案卷也與案頭相關。與案頭近義的詞有桌上和桌面,與案頭相反的詞是地上。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