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veritable;be sth.in reality as well as in name;be true to (worthy of) the name;the name matches the reality]∶名稱與實質相合一緻
名副其實的美洲印第安人
(2) [real]∶真正的,符合真實情況的
他和他的妻子是名副其實的老資格
亦作“ 名符其實 ”。名稱或名聲與實際一緻。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六:“﹝ 武進 趙恭毅公 申喬 ﹞身後贈諡曰‘恭’曰‘毅’,洵名副其實矣。” ********* 《與段祺瑞書》:“使一切公僕各盡所能,以為人民服役,然後 民國 乃得名副其實矣。” 毛6*澤6*東 《一九五七年夏天的形勢》:“一定要克服個人主義、本位主義、絕對平均主義和自由主義,否則就不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共6*産6*黨員。” 浩然 《豔陽天》第一○三章:“他覺得,這次割麥子名符其實的是收獲勝利果實。”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名副其實漢語 快速查詢。
“名副其實”是漢語中常用的成語,以下從多個角度進行詳細解釋:
1. 基本含義 該成語表示名稱、名聲或稱謂與實際完全相符,強調真實性和一緻性。例如“這所大學培養了衆多頂尖學者,是名副其實的學術殿堂”。
2. 詞源發展
3. 語法特征
4. 近反義詞
5. 應用實例
知識擴展:該成語英文對應表達為"worthy of the name",在商務場景中常用來形容産品質量,如“我們的服務承諾都做到了名副其實”。注意與“名不虛傳”的區别——前者強調名實相符的客觀狀态,後者側重名聲傳播的真實性。
名副其實
名副其實是一個成語,用來形容所說的事情或所用的名號确實符合實際。下面将從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方面給出詳細解釋。
拆分部首和筆畫:
名副其實的部首是口字底,拆分的筆畫為2畫。
來源:
名副其實這個成語來源于中國古代《禮記·禮運》,主要是描述了官職的名稱與實際職務相符的情況。
繁體:
名副其實在繁體字中寫作「名副其實」。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名副其實」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其含義和使用方法基本相同。
例句:
他的行為名副其實,自始至終都表現出他的誠實和正直。
組詞:
根據名副其實的詞義,可以組成一些相關的詞組,比如名不副實、以假亂真等。
近義詞:
與名副其實意思相近的成語有名不虛傳、名正言順等。
反義詞:
與名副其實意思相反的成語有名存實亡、名不副實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