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祭告。舊題 唐 柳宗元 《龍城錄·龍城無妖邪之怪》:“ 柳州 舊有鬼,名五通。予始到不之信,一日因發篋易衣,盡為灰燼,予乃為文醮訴於帝。”
“醮訴”是一個古代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析:
主要用于描述古代宗教或民俗活動中以祭祀形式向神靈告解、祈願的行為,常見于文獻記載。例如《龍城錄》中柳宗元為驅邪而撰寫祭文,通過“醮訴”儀式向天帝告解。
需注意,個别網頁(如)提到“醮訴”有“誣陷他人”的含義,但此說法未見于權威古籍或主流辭書,可能為誤釋或引申義。建議以“祭告”為核心釋義理解該詞。
如果需要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龍城錄》原文。
醮訴是一個表示談論、告解的詞語。
醮(jiāo)的部首是酉,總共有12個筆畫。
訴(sù)的部首是讠,總共有7個筆畫。
醮訴源于古代的祭祀儀式。在古代,人們在祭祀神靈的時候,常常會進行談論、告解的環節,以表達對神靈的崇敬和敬畏之情。後來,這個詞擴展為泛指談論、告解的意思。
繁體字“醮訴”保留了與簡體字一樣的寫法。
根據曆史記錄,古代漢字“醮訴”的寫法與現在相差不大。
1. 他心情煩躁,找個朋友醮訴了一下。
2. 她很信任我,常常将自己的煩惱向我醮訴。
心醉訴、醉訴、一訴
講述、傾訴、說
隱瞞、保密、不言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