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ndervalue yourself;improperly belittle oneself;unduly humble oneself] 不知自重,輕視自身價值
天地生才有限,不宜妄自菲薄。——《老殘遊記》
不知自重;毫無根據地看輕自己。 三國 蜀 諸葛亮 《前出師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晉書·外戚傳·王蘊》:“卿居後父之重,不應妄自菲薄,以虧時遇。” 郭沫若 《高漸離》第四幕:“一個人固然不可以妄自尊大,但也不可以妄自菲薄。”
"妄自菲薄"是一個常用的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是指毫無根據地過分輕視自己,缺乏應有的自信和自尊。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對其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妄自菲薄指不切實際地貶低自己,過分看輕自身的能力或價值。其中: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
成語出處
源自三國時期諸葛亮《出師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谏之路也。"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14年)
核心語義
(來源:《漢語成語大詞典》,中華書局,2002年)
用法特征
(來源:《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0年)
經典文學用例
魯迅《華蓋集·補白》:"我們不必妄自菲薄,應當看清自己民族的優點。"
(來源:《魯迅全集》,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
現代應用場景
用于教育、心理等領域,強調建立健康自我認知的重要性,如:"青少年需避免妄自菲薄,培養積極心态"。
(來源:《中國教育報》2020年刊文)
成語承載儒家"中庸"思想,反對極端自我否定(如"菲薄")或自我膨脹(如"自矜"),倡導理性自省。
(來源:《中華成語文化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5年)
"妄自菲薄"是對非理性自卑的批判,提醒人們客觀認知自我價值。其權威釋義與用例均指向對健康心理狀态的倡導,具有深刻的文化教育意義。
“妄自菲薄”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wàng zì fěi bó,其核心含義是過分看輕自己,缺乏自信,甚至自輕自賤。以下是詳細解釋:
這一成語既是對自卑心理的批判,也提醒人們保持理性自信。如需更多例句或文獻出處,可參考《前出師表》及相關權威詞典。
爸爸辯理标新領異避骢馬不約兒赤財虜倉忙槽鋼氐酋底帳惡人耳級風婆婆凫渚哥薩克人謌詩垢穢鬼雨畫翬會朝會話夥并健翼郊畤技掚禁暴靜亂基團九點煙句駁拘持凱易撈撈搭搭冷面露簟倫表淪誤邈思箝兵锵湧千乞邛鄉蒟啟寤肉裡眼三端攝服神虎試膽詩譽輸心頌谀髫年同日而道褪落托想隈枝窩窩鞋忤犯五府小兩口遐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