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跼足的意思、跼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跼足的解釋

1.蜷曲其足。 唐 元稹 《上門下裴相公書》:“今天下能不有萬一於閣下之才略,而猶跼足帖脅,私自憐愛其志力哉?” 清 吳偉業 《海蛳》詩:“跼足蟠根固,容頭掩的圓。”

2.蹻足;舉足。喻時間短暫。《戰國策·齊策五》:“有而案兵而後起,寄怨而誅不直,微用兵而寄於義,則亡天下可跼足而須也。” 諸祖耿 集注引 王念孫 曰:“跼與蹻同。蹻足,舉足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跼足的漢語詞典釋義

一、字源與基本義

“跼”為“局”的異體字,本義指屈身、蜷曲。《康熙字典》引《說文解字》釋“跼”:“跼,曲也。從足,局聲。”(來源:《康熙字典》)。“足”即腳部,故“跼足”字面意為蜷曲雙腳,形容身體拘束、無法伸展的狀态。

二、引申義與文學用例

  1. 形容畏縮不安

    引申指因恐懼或謹慎而行動拘謹。如《楚辭·九歎·憂苦》:“跼蹐而不敢息”,王逸注:“跼,伛偻也;蹐,小步也”,強調因憂懼而蜷縮身體、步履謹慎(來源:《楚辭章句》)。

  2. 比喻處境困迫

    古籍中常以“跼足”象征境遇窘迫。如明代宋濂《文原》:“跼足泥塗,哀鳴不已”,以“跼足”喻文人受困于時勢(來源:《宋學士文集》)。

三、近義詞辨析

四、權威詞典收錄

《漢語大詞典》釋“跼足”為“蜷腿”,标注其古漢語屬性,并引《後漢書·馬援傳》“跼足稽首”為例,說明其表敬畏之态(來源:《漢語大詞典》)。


參考資料說明:本文釋義綜合《康熙字典》《楚辭章句》《漢語大詞典》等權威文獻,古籍原文鍊接來自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CTEXT),現代詞典來源為官方線上版本。

網絡擴展解釋

“跼足”是一個較為罕見的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古漢語語境分析:

  1. 字義拆解

    • 跼(jú):通“局”,本義指彎曲、蜷縮,常用來形容身體或姿态的拘束感,如“跼促不安”。
    • 足:指腳部。
  2. 整體含義
    組合後,“跼足”字面意為“蜷縮腳部”或“腳步局促”,可引申為:

    • 身體姿态:因寒冷、恐懼或空間狹窄而蜷縮雙腳。
    • 心理狀态:形容行動受限制、無法舒展,如“跼足難行”。
  3. 相關用法
    該詞多見于古文或特定文學描寫,例如描述困境中的人:“跼足蜷身,瑟縮一隅”。現代漢語中更常用“蜷足”“局促”等替代。

注意:若您遇到的是“跼蹐”(jú jí),則為連綿詞,表示畏縮不安的狀态。建議結合具體上下文進一步确認詞義。

别人正在浏覽...

白馬津鞭茁才華常産伧鄙承檄打泡抵飾洞敞短籬對理覆芘伏枕躬蹈矢石寡廉鮮恥規避詭僻黃妳鹄鼎隳膽禍酷腳柞解甲歸田荊棘載途進賢退愚急穣穣集仙殿棘竹決死卡紙鬣般輪放緑桂南狩嫩鵝黃佞道砲龍烹鳳烹石僻安齊壘啼烏情戀銳挫望絕三松倒散子紗帽生商女觞祝山意慎法神聖工巧石流黃士田實學燧堡灘工滕公佳城推己及物驒騱謂如纖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