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蔑如的意思、蔑如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蔑如的解釋

(1).微細;沒有什麼了不起。《漢書·東方朔傳贊》:“而 揚雄 亦以為 朔 言不純師,行不純德,其流風遺書蔑如也。” 顔師古 注:“言辭義淺薄,不足稱也。”《晉書·江灌傳》:“ 灌 性方正,視權貴蔑如也,為大司馬 桓溫 所惡。”《明史·循吏傳叙》:“吏治既以日媮,民生由之益蹙。 仁 宣 之盛,邈乎不可復追,而 太祖 之法蔑如矣。” 魯迅 《墳·摩羅詩力說》:“故一劍之力,即其權利,國家之法度,社會之道德,視之蔑如。”

(2).猶不如,不及。《文選·潘勗<冊魏公九錫文>》:“君有定天下之功,重以明德……雖 伊尹 格于皇天, 周公 光于四海,方之蔑如也。” 李周翰 注:“ 伊尹 之高德上至皇天, 周公 之明德遠照于四海,比之 曹公 則無如德者若此。” 南朝 梁 任昉 《齊竟陵文宣王行狀》:“昔 沛獻 訪對於 雲臺 , 東平 齊聲於 楊 史 , 淮南 取貴於食時, 陳思 見稱於七步,方斯蔑如也。”《南史·齊紀上·高帝》:“高勳至德,振古絶倫,雖 保衡 翼 殷 , 博陸 匡 漢 ,方斯蔑如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蔑如”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由“蔑”和“如”組成,屬于古代漢語中表輕視義的虛詞結構。根據《漢語大詞典》,“蔑如”可釋義為“輕視、不以為意”,常用于否定或貶低某種事物的重要性,例如“不足蔑如”即表達“不值得重視”之意。

從詞性結構分析,“蔑”本義為細小、輕視,《說文解字》注“蔑,勞目無精也”,引申為輕蔑;“如”在此作詞綴,構成副詞性結構。《古代漢語虛詞詞典》指出,此類“如”字複合詞多用于加強語氣,形成“蔑如”“阙如”等固定表達。

該詞在古文獻中常見于評論性語境,如《後漢書》載“雖謝季文之去魯,蔑如也”,韓愈《與鄂州柳中丞書》中“寇難在目,不足蔑如”,均用以表達對事物價值的否定判斷。《辭源》特别強調其多用于書面語體,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

網絡擴展解釋

“蔑如”是一個文言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

  1. 表示“微不足道、不值一提”
    該用法強調對事物的輕視或否定。例如《漢書·東方朔傳贊》中“其流風遺書蔑如也”,顔師古注為“言辭義淺薄,不足稱也”,即認為某人的言論或成就無足輕重。

  2. 表示“不如、不及”
    用于比較語境,指一方遠遜于另一方。如《文選·潘勖〈冊魏公九錫文〉》中将曹操的功績與伊尹、周公對比,稱“方之蔑如也”,意為伊尹和周公的德行也無法與之相比。

補充說明:

建議結合具體古籍上下文理解其細微差異。

别人正在浏覽...

呗偈闆殭布席草頭露插岸成竹叢蘭刁劣貳味發和繁征博引楓陛風縫風谕分卡閣落桂月孩抱腄腄黃教彙登鑒湖女俠監界堿土徼天急彪各邦揆畫夔龍紋萊妻面豆南宮舍人鬧鬨鬨農務判卻平注破紗帽剖散上行手本神匾神才聖洗石錨適情率意事無不可對人言實選收益私面跳浮貼經鐵帽子王剔團圓崴磈罔貪未芽舞文玩法下坂丸香被詳奏邪道息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