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佛教謂凡夫愚人。 清 譚嗣同 《仁學》一:“毛道不定,曷克語此?無明起處,惟佛能知。”
(2).方言。小路。
毛道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可分為兩個主要義項,具體解析如下:
指凡夫愚癡、心性颠倒的狀态,源于梵語“bāla-prthag-jana”的意譯。
釋義:
“毛”喻細微雜亂,“道”指心行途徑。合稱形容凡夫因無明障蔽,心念如毛發般紛亂不定,無法通達真理。
文獻例證:
《翻譯名義集·毛道》:“毛道,謂凡夫愚迷暗昧,妄心雜染,如毛之叢雜。”
來源: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商務印書館,2012年,第12卷,第1083頁。
中國東北地區方言,指狹窄的土路或田間小道。
釋義:
“毛”取粗陋、未修飾之意,“道”即道路。合指簡陋的鄉間小路,多為人畜踏出的小徑。
使用語境:
“繞過山坳,順着毛道走二裡地就是屯子。”
來源:
《東北方言概念詞典》,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76頁。
權威參考文獻:
“毛道”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根據語境不同分為以下兩類:
含義:指凡夫愚人或未覺悟的普通人,強調其心性浮躁、無法領悟佛法真谛。
來源:
含義:指狹窄的小路或偏僻的路徑,常見于地方口語中。
例句:
部分低權威性資料(如、5)提到“毛道”作為成語,形容“形勢危急”或與毛遂自薦相關,但此說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可能與“毛遂之道”混淆,建議謹慎采用。
“毛道”的權威解釋集中于佛教術語與方言兩類,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仁學》原文或方言研究文獻。
闇鈍八谷白狗國閉合電路兵守蒼皇蒇功唱叛蟬蜩癡兒騃子儲偫次家大公報單列低卬洞悉東揚西蕩放茅廣武挂衣冠涸堅後鄭懷誠猾亂簡帛江瑤稭杆屆期進退狐疑齑音榘彟軍漢科威特來笃臨沖禮請鹿冠貓熊美寶蜜囊弄月排數诮辱乞退軟障乳保三江七澤三戾掃刮順風轉舵碩言鐵火輪投宿湍瀑外心無礙無冕之王餡兒餅象樂鮮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