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皓月的意思、皓月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皓月的解釋

猶明月。 南朝 宋 謝莊 《月賦》:“情紆軫其何託,愬皓月而長歌。” 唐 李白 《友人會宿》詩:“良宵宜清談,皓月未能寝。” 宋 柳永 《傾杯樂》詞:“皓月初圓,暮雲飄散,分明夜色如晴晝。” 元 鄭光祖 《倩女離魂》第三折:“恰微雨初陰,早皓月穿窗,使行雲易飛。” 巴金 《滅亡》第二十章:“一輪明鏡似的皓月慢慢地向上面移動。”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皓月”是漢語中形容月亮的傳統詞彙,由“皓”與“月”兩個語素構成。

  1. 詞義解析:

    • “皓”本義指潔白、明亮,《說文解字》釋為“日出貌”,後引申為光明、純淨之意。
    • “月”即月亮,二者組合為偏正結構,特指明亮而皎潔的滿月,如《現代漢語詞典》釋義“明亮潔白的月亮”。
  2. 文學意象:

    古代詩詞常以“皓月”寄托情感,如李白《靜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的澄明意境,蘇轼《水調歌頭》“千裡共婵娟”以皓月象征團圓。

  3. 文化象征:

    在傳統文化中,皓月與“圓滿”“思鄉”等主題關聯,如中秋賞月習俗蘊含阖家團聚的寓意,道教文化亦将皓月視為“太陰之精”,象征清淨與永恒。

  4. 語言應用:

    現代漢語中,“皓月”多用于書面語及詩歌,常見于“皓月當空”“皓月千裡”等固定搭配,體現漢語凝練典雅的特點。

網絡擴展解釋

“皓月”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hào yuè(注音:ㄏㄠˋ ㄩㄝˋ),意為明亮的月亮,常被用來形容皎潔、清朗的月光或月夜景象。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與象征


2.文學出處與經典引用


3.用法與擴展


4.文化内涵

皓月不僅是自然意象,更承載了文人對理想境界的追求。其“純淨無瑕”的特質常被用來隱喻高潔品格或超脫世俗的情懷。

如需進一步了解詩詞中的具體用法,可參考《嶽陽樓記》《月賦》等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拜罷不癡不聾稱家有無沖尅摧朽拉枯盜玉竊鈎登高去梯翻舊賬返路符表附甲負名父系氏族公社附業幹橹共飲一江水乖牾瞽詞汗鼈鯸鲐華緣簡勞嬌逸極陳雞鹿金繩廑注絕活苛文苦厄累瓦結繩燎祡淋離流藹留放邏袖履信思順囐哒逆入平出頗采氣蠱起翮秋計球球蛋蛋肉朋酒友塞路審重雙糖水隍書具娑羅雙樹慆慢天下洶洶啼糚脫敗突黔塗塗無心想鄉頭向吳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