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互相贈送。《禮記·雜記下》:“相問也,既封而退。” 鄭玄 注:“相問,嘗相惠遺也。”《國語·吳語》:“王乃之壇列,鼓而行之,至於軍,斬有罪者以徇,曰:‘莫如此以環瑱通相問也。’” 韋昭 注:“問,遺也。通,行賂以亂軍。”
(2).詢問,質問。《水浒傳》第二四回:“那厮一定強不過我!且慢慢地相問他。”
“相問”的漢語詞典釋義詳解
“相問”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多用于書面語或特定語境。其核心含義指互相詢問、探問,強調動作的雙向性或交互性。根據權威漢語詞典,其釋義可細分為以下幾點:
互相詢問;探問
這是“相問”最基礎的含義。“相”表示彼此、交互,“問”即詢問、打聽。指雙方或多方之間互相提出問題、了解情況。
例:鄰裡相問,方知原委。
來源參考:《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國際有限公司)收錄此義項為基本解釋。
表示問候、慰問
由“詢問”引申,特指帶有禮節性或關懷性質的問候、探訪。常用于表達關心、關切之情。
例:久未相見,特來相問。
來源參考:《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在“問”字條下,提及“相問”可表“互相問候”。
特指聘問,古代諸侯國間派使者問候緻意
在古代禮儀制度中,“相問”是“聘問”的一種,屬于諸侯國之間禮節性的、層次較輕的相互訪問或遣使問候,區别于更正式的“朝”、“聘”。
例:《禮記·王制》:“諸侯之于天子也,比年一小聘,三年一大聘,五年一朝。” 鄭玄注:“比年,每歲也。小聘使大夫,大聘使卿,朝則君自行。然此大聘與朝,晉文霸時所制也。虞夏之制,諸侯歲朝。周之制,侯、甸、男、采、衛、要服六者,各以其服數來朝。” 其中“聘”即包含“相問”之意。
來源參考:此義項及例證見于《十三經注疏·禮記正義》(可參考國學導航相關典籍)及《辭源》(商務印書館)對“聘”的解釋。
“相問”的核心在于“互”與“問”,即雙向的交流行為。其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判斷,既可指日常的互相打聽,也可指禮節性的問候,或在特定曆史背景下指代諸侯國間的外交禮節。
注:現代漢語中,“相問”一詞使用較少,其含義多被“互相詢問”、“互相問候”等短語替代。
“相問”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根據語境和文獻記載可分為以下兩類:
互相贈送(禮物或物品)
這一含義源自古代禮儀,如《禮記·雜記下》記載:“相問也,既封而退”,鄭玄注解釋為“嘗相惠遺也”(即互相饋贈)。另《國語·吳語》中也有類似用法,指通過禮物傳遞情誼或達成某種目的。
詢問或質問
多用于對話場景,如《水浒傳》第二十四回中“那厮一定強不過我!且慢慢地相問他”,此處指通過詢問探明真相或表達質疑。
如需更深入的古籍例句分析,可參考《禮記》《國語》原文及相關注解。
白雲人八威閉秘賓合采木拆字令朝務沉甸甸道布柢梧讀命飛穣蜚英奮蕩甘實告請憨頑化心兼攬焦油角澤濟苦憐貧浄泚近景可可懇笃款率婪酣鍊力流景六诏抿耳墓厲逆賊跑旱船椪柑搶跪欺德清采清慧祈年殿求和榮輝潤雨三百六十行十裡鼻稅間架水淋淋述奏所羅門群島窴然條田挺觸聽順頹風無所畏懼翔集陷毀小誦下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