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駁轹的意思、駁轹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駁轹的解釋

車輪交錯碾過。比喻陵藉。 漢 賈誼 《新書·匈奴》:“凡賞於國,此不可以均,賞均則國窾,而賞薄不足以動人。故善賞者踔之,駁轢之,從而時厚之,令視之足見也,誦之足語也,乃可傾一國之心。”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駁轹”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bó lì,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解析如下:

基本解釋

車輪交錯碾過,比喻陵藉(即欺壓、踐踏)。該詞原指車輪相互交錯碾壓的物理動作,後引申為對事物或人的壓制、侵犯。


詳細解析

  1. 詞源與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漢代賈誼的《新書·匈奴》,原文提到:“善賞者踔之,駁轢之,從而時厚之”,強調通過交錯施壓的方式實現賞罰分明的效果。

  2. 結構與字義

    • 駁:本義為“顔色駁雜”,引申為辯駁、否定,如“批駁”“斑駁”。
    • 轹:指車輪碾壓,如“陵轹”(欺壓)。兩字組合後,既保留物理層面的碾壓意象,也隱喻對他人或事物的傾軋。
  3. 引申與用法
    在語境中多用于描述強勢者對弱勢者的壓制,或思想、行為上的沖突。例如:“兩者觀點駁轹,難分高下。”


常見混淆

部分來源(如)誤将讀音标注為“bó jí”,并解釋為“糾正錯誤”。這一說法缺乏廣泛依據,可能是與其他詞彙(如“駁斥”)混淆所緻,需以權威來源為準。

若需進一步探究古籍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新書·匈奴》原文或相關注解。

網絡擴展解釋二

《駁轹》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駁轹》是一個漢語詞語,意為批駁和駁斥。通常用于描述對某種言論、觀點或理論的反駁和否定。

拆分部首和筆畫

《駁轹》這個詞由兩個字組成:

1. 駁:部首馬,總筆畫11;

2. 轹:部首車,總筆畫10。

來源和繁體

《駁轹》是一個傳統的漢字詞語,起源于古代漢語。在繁體字中,這個詞的寫法保持不變。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駁字的寫法有所不同。有些古代字典中,駁字的底部水部由兩個水字旁組成:“氵波”,表示“水波駁動”的意思。而轹字的寫法保持不變。

例句

1. 他給出了充分的理由駁斥了對方的觀點。

2. 這篇文章對社會現象進行了全面的駁斥和批判。

組詞

- 駁論

- 駁斥

- 駁倒

- 駁回

近義詞

- 批駁

- 反駁

- 辯駁

- 駁斥

反義詞

- 肯定

- 同意

- 認同

- 支持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