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言。指技能平庸的人。 周立波 《山鄉巨變》上二十:“經年累月在外跑江湖, 秋絲瓜 ( 張桂秋 )作田自然是個碌碌公,但是整副業、喂雞、喂鴨和養豬,解放後幾年,他摸到了些經驗,很有些辦法。” 周立波 《桐花沒有開》:“全隊頂會用牛的,隻有他和 張三爹 和第一組長,其餘的人都是碌碌公。”
“碌碌公”是一個漢語成語,主要用于形容技能平庸、缺乏突出才能的人。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該詞由“碌碌”(意為平凡、普通)和“公”(此處指人)組成,字面指“平庸之人”。其核心含義是形容某人能力普通,缺乏顯著成就或特長。
詳細解釋
使用場景
多用于口語或文學作品中,帶有一定貶義,常用于批評他人工作态度或能力不足。例如:“他雖勤懇,但終歸是個碌碌公,難當大任。”
延伸對比
與“庸庸碌碌”含義相近,但“碌碌公”更強調具體技能或職業領域的平庸,而非泛泛的無所作為。
該詞通過方言和文學作品的傳播,成為描述平凡之人的典型表達,需結合語境判斷其貶義程度。
《碌碌公》是指平凡、庸常的人。這個詞常用于形容身份低微、無足輕重的人,沒有特别的才能或成就。
《碌碌公》的部首是石字旁,石字旁是由石字的一部分構成。它的筆畫數是3畫。
《碌碌公》一詞最早出現在清朝作家曹雪芹的長篇小說《紅樓夢》中。小說中描述了賈府中的主仆關系,碌碌公一詞因此而流行起來。
《碌碌公》的繁體字為「轆轆公」。
在古代,「碌碌公」的漢字寫法可能與現在有所不同。具體的古代漢字寫法需要進一步研究。
1. 這個社會充滿了碌碌公,很少有機會讓他們脫穎而出。
2. 他感到自己一輩子隻能過着碌碌公的生活,始終無法改變自己的命運。
1. 碌碌無為:形容人生平凡,沒有任何成就。
2. 碌碌寡歡:形容生活平淡乏味,缺乏樂趣。
1. 平凡:形容普通、普通的。
2. 然俗:形容庸俗、平庸。
1. 傑出:形容出色、卓越。
2. 超凡:形容超群、非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