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錄。 宋 歐陽修 《<集古錄目>序》:“又以謂聚多而終必散,乃撮其大要,别為録目。”
“録目”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搜索結果分析如下:
基本含義:指目錄或條目,常用于文獻整理中。其中“録”為“錄”的異體字,表示記載、抄寫;“目”指條目或分類項,組合後引申為整理後的内容綱要。
北宋歐陽修在《〈集古錄目〉序》中提到:“又以謂聚多而終必散,乃撮其大要,别為録目。”此處指将龐雜的金石碑刻内容提煉成簡明目錄,方便查閱。
現代漢語中,“録目”一詞已較少使用,通常以簡體字“錄目”或直接使用“目錄”替代。其核心功能仍體現在書籍、檔案的分類整理中,如學術著作的附錄或索引部分。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代文獻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歐陽修《集古錄》相關研究。
“録目”是一個漢字詞語,通常用來形容記錄、記載事物信息的目錄或索引。
“録目”的部首是金字旁(钅),其中“金”字的拼音是jin1,表示與金屬相關。
“録目”的總筆畫數是18畫。
“録目”是漢字的簡化字形式,它的繁體字是“錄目”。
這個詞在古代文獻中的使用較少,現代漢字簡化後才出現“録目”的寫法。
在古代,記錄事物信息的詞彙通常用“錄目”來表示,其中“錄”字的寫法與現代相同,而“目”字的寫法為“罒木”。
1. 圖書館編制了一份詳細的録目,方便讀者查找所需圖書。
2. 這本辭典中的録目十分翔實,收錄了大量的詞彙。
1. 録像: 記錄、保存影像資料的設備或系統。
2. 録音:以聲音形式将信息記錄下來。
1. 目錄:按照一定的順序将事物進行分類和歸納,方便查找。
2. 索引:為了便于查閱而制作的包含關鍵詞、标籤等信息的列表。
1. 遺漏:忽略或未能記錄下的事物。
2. 塗改:在原有記錄上做出修改或者删除。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