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猴子。《紅樓夢》第二二回:“ 寶玉 跑至圍屏燈前,指手畫腳,信口批評:‘這個這一句不好。’‘那個破的不恰當。’如同開了鎖的猴兒一般。” 曹禺 《日出》第二幕:“你别這麼猴兒似的,你坐下吧。”
(2).戲稱乖巧者。《紅樓夢》第二九回:“ 賈母 回頭道:‘猴兒,猴兒,你不怕下割舌地獄?’”
“猴兒”是漢語中具有多重含義的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指代猴子
本義指靈長類動物猴子,常用于描述其活潑、機敏的特性。例如《紅樓夢》中形容寶玉“如同開了鎖的猴兒一般”,生動刻畫其活潑好動的形象。
戲稱乖巧或機靈的人
帶有親昵或調侃的語氣,多用于長輩對晚輩的稱呼。如《紅樓夢》第二十九回中賈母笑罵“猴兒,猴兒,你不怕下割舌地獄?”,既體現寵溺又暗含對機靈性格的認可。
該詞常見于文學對話、民間俗語,兼具生動性與情感色彩。需注意語境:直接指動物時中性,形容人時需結合語氣判斷褒貶。
以上内容綜合了權威詞典釋義及文學作品用例,如需查看更多例句可參考《紅樓夢》相關章節。
《猴兒》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猴子。
《猴兒》這個詞可以拆分為犬字旁部首和獨體字。
它的總筆畫數為10畫,其中犬字旁部首占據2畫,獨體字占據8畫。
《猴兒》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發展。
由于古時候人們尚未具備嚴謹的科學分類觀念,在描述動物時通常以物體的特征為名。猴子具有尾巴,并且在行動上和人類有相似之處,所以被稱為“猴兒”,強調了它們的靈活和機靈。
《猴兒》這個詞的繁體字形為「猴兒」。
在古代漢字的演變中,對于《猴兒》這個詞的寫法并不拘泥。
如在《說文解字》中,用「狉」代替了現在的「犬」字旁,用「彀」代替了現在的「兒」字。
在明代的《康熙字典》中,則采用了現在所用的「犬」字旁和「兒」字。
1. 猴兒在樹上跳來跳去,十分靈活。
2. 這隻小猴兒聰明極了,模仿起人類的動作來了。
猴兒的常用組詞有「猴子」、「小猴兒」、「猴狀」等。
猴兒的近義詞有「猴子」、「猿猴」。
猴兒的反義詞沒有明确的對應詞彙,可以使用其相對特征來描述,如「不像猴兒的動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