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棄餐的意思、棄餐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棄餐的解釋

(1).《史記·魯周公世家》:“﹝ 周公 ﹞一飯三吐哺,起以待士,猶恐失天下之賢人。”後以“棄餐”檃括其義,用為典實。 三國 魏 曹植 《娛賓賦》:“揚仁恩於白屋兮,踰 周公 之棄餐。聽仁風以忘憂兮,美酒清而肴甘。”

(2).謂不暇進餐。形容事迫情急。 三國 魏 曹植 《求自試表》:“流聞東軍失備,師徒小衄。輟食棄餐,奮袂攘衽,撫劍東顧,而心已馳於 吳 會 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棄餐"是由"棄"與"餐"組成的複合詞,在漢語中屬于較為典雅的表達形式。《漢語大詞典》将其解釋為"停止進餐"的行為,具體含義可從以下三個維度解析:

一、詞源本義 "棄"本義為抛棄、舍棄,《說文解字》釋作"捐也";"餐"指進食行為,《玉篇》注為"吞食也"。二字組合後,構成"放棄正在進行的飲食活動"的核心語義,常見于古代文獻中描寫因突發狀況中斷飲食的場景,如《左傳》記載的"聞警棄餐"典故。

二、語境應用 現代漢語中主要用于三種情境:

  1. 緊急事務:如《現代漢語應用例解》收錄的"接急診電話棄餐赴院"用例
  2. 情緒波動:常見于文學作品中的"悲恸棄餐""憤然棄箸"等情感描寫
  3. 禮儀場景:傳統禮儀文化中的"客至主人棄餐相迎"禮節性行為

三、語義辨析 與"廢食""絕食"存在細微差别:"廢食"強調完全停止進食的持續性行為,"絕食"多指帶有抗議性質的主動行為,而"棄餐"特指單次進餐過程的中斷,具有暫時性特征。該詞在《現代漢語規範詞典》中被标注為書面用語,日常口語中較少使用。

(注:本文釋義參考自商務印書館《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中華書局《漢語大詞典》網絡版等權威辭書,因網絡詞典未提供公開鍊接,故不标注具體網址)

網絡擴展解釋

“棄餐”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一、典故來源

源自《史記·魯周公世家》記載的周公事迹。周公為招攬賢才,常因接待士人而多次吐出食物、中斷用餐,即“一飯三吐哺”。後人用“棄餐”概括這一典故,象征禮賢下士、重視人才的精神。例如曹植在《娛賓賦》中寫道:“踰周公之棄餐”,即借用此典贊美賢德。

二、引申含義

形容因情勢急迫而無暇進食,強調緊急狀态下的行為反應。如曹植《求自試表》中“辍食棄餐,奮袂攘衽”,描繪了聽聞戰事失利後急切欲赴戰場的狀态。

使用場景

  1. 曆史典故引用:多用于文學或議論中,強調尊重人才。
  2. 緊急狀态描述:適用于形容突發事件導緻無法正常生活節奏的情景。

注:不同語境下需結合具體文意判斷,但核心均圍繞“中斷/放棄用餐”展開,或表品德,或表急迫。

别人正在浏覽...

鸨合抱角牀碧玉年騁嗜奔欲翠碧鳥德興市德語都撚多露封裹棼雜膚郭伏候砆石隔離哥鐘寒夢合匝鴻富黃天霸獲斂剪拂節錄界朱精怪禁耐舅父隽乂科目資格口賦良寶離鸾别鶴露白地牛亂弊謾藏冥冥之志拿給尼山捧臭腳清才丘墓渠碗蛇跌鼈升科剩醉束蘊乞火厮打司會算術平均數碎物娑羅雙樹檀妝甜甘天理難容天擇通徹枉費工夫網路丸蘭祥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