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sk for an explanation] 深究追問;追問原委
究诘不止
追究查問;查考。《新唐書·陸贽傳》:“朝廷含糊,未嘗究詰。”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十一:“其諸陵之無恙與否,皆不可究詰也。” 明 沉榜 《宛署雜記·鋪行》:“中有奸僞之徒,圖免納稅,分百價為數契,莫可究詰。” 章炳麟 《駁康有為論革命書》:“三後之姓,降為輿臺,宗支荒忽,莫可究詰。” 葉聖陶 《倪煥之》二十:“一切根本的根本若不究诘一下,重新估定的評價能保沒有虛妄麼?”
“究诘”是一個書面語詞彙,拼音為jiū jié,主要含義為追問結果或原委,即通過反複詢問以深究事情的真相或細節。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究诘”多用于書面表達,強調通過追問揭示真相,常見于曆史文獻、學術讨論或複雜事件的描述中。其權威釋義和例句可參考《新唐書》《鶴林玉露》等古籍。
《究诘》是一個以文言為基礎的詞語,意為深入追究、詳細調查、審問、質問等。
《究诘》由兩個部首組成:
- 「穴」(xué):表示與洞穴、深處相關的事物。
- 「言」(yán):表示與語言、說話相關的事物。
整個詞語共有13個筆畫(如下圖所示)。
《究诘》的來源不詳,但出現在《辭海》、《經學啟蒙》等文獻資料中,是一個經典的文言詞語。
繁體字中,《究诘》的寫法是「究詰」或「究詰」。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究诘是以「穵」作為部首的字,稱為「窋」。
以下是幾個使用詞語「究诘」的例句:
1. 他被警察究诘了幾個小時,最終承認了自己的罪行。
2. 對于這個失蹤事件,我們需要進行一次徹底的究诘。
3. 他的行為引起了大家的究诘和質疑。
與「究诘」相關的詞語有:
1. 追究:深入調查,追蹤原因。
2. 詳诘:詳細詢問,仔細審問。
3. 質究:質疑并追問,審問。
近義詞:
1. 追究、詳诘、質究、追根溯源。
反義詞:
1. 寬宏大量、放過、寬容。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