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籠頭的意思、籠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籠頭的解釋

[halter;headstall] 牲口用的通常帶有可以系上繩索的鼻羁和脖套,用繩子或皮革做成

詳細解釋

(1).套在牛馬等頭上用來系缰繩挂嚼子的用具。也叫絡頭。《南史·隱逸傳下·陶弘景》:“唯畫作兩牛,一牛散放水草之間,一牛著金籠頭,有人執繩,以杖驅之。”《紅樓夢》第八二回:“ 寶玉 下學回來,見了 賈母 。 賈母 笑道:‘好了!如今野馬上了籠頭了。’”

(2).套在犯人頭上的刑具。《北史·畢義雲傳》:“有孽子 善昭 ,性至兇頑,與 義雲 侍婢姦通。搒掠無數,為其著籠頭,繫之庭樹,食以芻秣,十餘日乃釋之。”《資治通鑒·齊高帝建元三年》:“有司囚 法秀 ,加以籠頭,鐵鎖無故自解。”

(3).戴在頭上。 清 金農 《湘中楊隱士棻寄遺君山茶片奉答》詩之三:“笑他紗帽籠頭坐,水厄虛名直浪傳。”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籠頭”是漢語中一個多義詞項,其核心含義與牲畜控制裝置相關,在不同語境中衍生出具體應用場景。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的釋義,“籠頭”指套在騾馬等牲畜頭部、連接缰繩的器具,通常由皮革或繩索制成,用于駕馭或固定牲畜。這一基礎義項在《漢語大詞典》中進一步細化為“包含嚼環和缰繩的整套控畜裝置”,強調其功能性組合特征。

在方言應用中,《北京方言詞典》記載“籠頭”可特指毛驢拉磨時佩戴的遮眼器具,這種地域性用法突顯詞彙的民俗文化内涵。古代文獻如《齊民要術》則顯示,南北朝時期已有“以革為籠頭,穿鼻達唇”的牲畜管理技術,印證該詞的曆史延續性。現代畜牧學術著作指出,籠頭設計需符合動物工程學原理,既要保證控制效力又須避免牲畜受傷,體現傳統器具與現代科技的結合發展。

網絡擴展解釋

“籠頭”是一個多義詞,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以下是其常見解釋及擴展信息:

1.基本定義(牲畜用具)

指套在騾、馬、牛、驢等牲口頭部的裝置,用皮革或繩子制成,主要功能是系缰繩或挂嚼子,用于控制牲口的行動。例如:

2.曆史與文學中的引申

3.其他罕見含義

參考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暗地裡暗投寶鈔炳如步師裁軍昌達襯袍馳俠蝩蟲抽列大寫電壓放大器敵頑惡池法體肥腸滿腦菲食薄衣府直宮壺瞽言妄舉寒庶好話紅頂子紅痢戶辯回沙鹄亭講搜狡僞吉丁九間朝殿跨步電壓練練利兵列署零出馬圈馬尼拉麋角名額銘心刻骨目的論年深歲久砲龍烹鳳迫近鵲影渠眉饪熟日觀亭肉中刺扇訹哨口設戟聲度松華望參官五袴謠線道遐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