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田的意思、寄田的詳細解釋
寄田的解釋
古謂農田少的國家移民到别國去種田。《漢書·西域傳上·鄯善國》:“地沙鹵,少田,寄田仰穀旁國。” 顔師古 注:“寄於它國種田,又糴旁國之穀也。”《宋書·索虜傳》:“ 赫連氏 有名 衞臣 者,種落在 朔方 塞外,部落千餘戶。 朔方 以西,西至 上郡 ,東西千餘裡, 漢 世徙讁民居之,土地良沃, 苻堅 時, 衞臣 入塞寄田,春來秋去。” 郭沫若 《中國史稿》第三編第三章第四節:“﹝ 樓蘭 ﹞人民從事畜牧和農業生産,由于沙漠地多,農田很少,往往到别國去‘寄田’。”
詞語分解
- 寄的解釋 寄 ì 托付:寄托。寄存。寄情。寄懷。寄意。 依靠,依附:寄居。寄食。寄生蟲。 托人傳送,特指由郵局傳遞:寄信。寄錢。 認的親屬:寄父。寄母。寄子。 筆畫數:; 部首:宀; 筆順編號:
- 田的解釋 田 á 種植農作物的土地:田野。耕田。 和農業有關的:田家。田園。 古同“畋”,打獵。 古同“佃”,耕作。 姓。 筆畫數:; 部首:田;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寄田”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主要與古代國家的農業活動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寄田(拼音:jì tián)指古代農田資源匮乏的國家或部落,通過移民到鄰國或他地耕種土地,以解決糧食問題。這種耕作方式通常伴隨着對當地糧食的依賴或購買行為。
曆史背景與文獻引用
-
《漢書·西域傳上·鄯善國》記載:“地沙鹵,少田,寄田仰穀旁國。”
顔師古注:“寄於它國種田,又糴旁國之穀也。”
此處描述鄯善國因土地貧瘠,農田稀少,故在他國耕種并購買糧食。
-
《宋書·索虜傳》提到赫連氏部落“寄田”于朔方塞外,春來秋去,反映了遊牧與農耕結合的生活方式。
-
郭沫若在《中國史稿》中也提及樓蘭國因沙漠環境限制,常到他國“寄田”以維持生計。
詞義延伸
- “寄”:包含托付、依附之意(如“寄居”“寄食”),體現對他人資源的依賴。
- “田”:指代農耕土地,強調生産活動的基礎性。
“寄田”不僅是一種農業策略,更反映了古代資源匮乏地區通過人口流動和經濟交換解決生存問題的智慧。該詞彙常見于史書和地理志中,是研究古代邊疆經濟的重要線索。
網絡擴展解釋二
《寄田》這個詞是什麼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反義詞等。
《寄田》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由“寄”和“田”兩個字組成。其中,“寄”字的部首是宀,總共有8個筆畫;而“田”字的部首是田,總共有5個筆畫。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農耕社會。在古時候,“寄田”是指将土地租賃給他人耕種或者轉交給别人管理的行為。這個詞也可以引申為将土地托付給他人的意思。
在繁體字中,“寄田”寫作「寄田」。
古代漢字的寫法較為繁複,不同于現代漢字的簡化形式。關于古代漢字的具體寫法,需要詳細研究漢字發展史。
一個例句中可以使用《寄田》這個詞語來表達:我家的土地太多,我決定寄田給鄰居幫忙管理。
一些與《寄田》相關的組詞可能包括:寄托、寄予、田地等。
在意思上與《寄田》接近的詞有:托付、委托等。
而與《寄田》意思相反的詞可以是:占有、歸還等。
希望這些信息能對你有幫助!如果有其他問題,歡迎再次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