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寄田的意思、寄田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寄田的解释

古谓农田少的国家移民到别国去种田。《汉书·西域传上·鄯善国》:“地沙卤,少田,寄田仰穀旁国。” 颜师古 注:“寄於它国种田,又糴旁国之穀也。”《宋书·索虏传》:“ 赫连氏 有名 衞臣 者,种落在 朔方 塞外,部落千餘户。 朔方 以西,西至 上郡 ,东西千餘里, 汉 世徙讁民居之,土地良沃, 苻坚 时, 衞臣 入塞寄田,春来秋去。”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三编第三章第四节:“﹝ 楼兰 ﹞人民从事畜牧和农业生产,由于沙漠地多,农田很少,往往到别国去‘寄田’。”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寄田”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主要与古代国家的农业活动相关。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寄田(拼音:jì tián)指古代农田资源匮乏的国家或部落,通过移民到邻国或他地耕种土地,以解决粮食问题。这种耕作方式通常伴随着对当地粮食的依赖或购买行为。

历史背景与文献引用

  1. 《汉书·西域传上·鄯善国》记载:“地沙卤,少田,寄田仰穀旁国。”
    颜师古注:“寄於它国种田,又糴旁国之穀也。”
    此处描述鄯善国因土地贫瘠,农田稀少,故在他国耕种并购买粮食。

  2. 《宋书·索虏传》提到赫连氏部落“寄田”于朔方塞外,春来秋去,反映了游牧与农耕结合的生活方式。

  3. 郭沫若在《中国史稿》中也提及楼兰国因沙漠环境限制,常到他国“寄田”以维持生计。

词义延伸

“寄田”不仅是一种农业策略,更反映了古代资源匮乏地区通过人口流动和经济交换解决生存问题的智慧。该词汇常见于史书和地理志中,是研究古代边疆经济的重要线索。

网络扩展解释二

《寄田》这个词是什么意思、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等。 《寄田》是一个汉字词语,它由“寄”和“田”两个字组成。其中,“寄”字的部首是宀,总共有8个笔画;而“田”字的部首是田,总共有5个笔画。 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农耕社会。在古时候,“寄田”是指将土地租赁给他人耕种或者转交给别人管理的行为。这个词也可以引申为将土地托付给他人的意思。 在繁体字中,“寄田”写作「寄田」。 古代汉字的写法较为繁复,不同于现代汉字的简化形式。关于古代汉字的具体写法,需要详细研究汉字发展史。 一个例句中可以使用《寄田》这个词语来表达:我家的土地太多,我决定寄田给邻居帮忙管理。 一些与《寄田》相关的组词可能包括:寄托、寄予、田地等。 在意思上与《寄田》接近的词有:托付、委托等。 而与《寄田》意思相反的词可以是:占有、归还等。 希望这些信息能对你有帮助!如果有其他问题,欢迎再次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