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府兵的意思、府兵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府兵的解釋

(1). 魏 晉 至 隋 唐 時軍府所屬之兵統稱府兵。《晉書·劉弘傳》:“ 弘 子 璠 追遵 弘 志,於是墨經率府兵讨 勱 。”參閱 谷霁光 《府兵制度考釋》第一章。

(2).一種兵制名稱。詳“ 府兵制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府兵是中國古代重要的軍事制度概念,其含義可從以下四個方面詳細解析:

一、基本定義

府兵指魏晉至隋唐時期由軍府統轄的兵士群體。具體包含兩層含義:

  1. 兵員屬性:直接隸屬于軍府管理的職業軍人(如西魏至北周時期);
  2. 制度名稱:特指以軍府為管理核心的軍事制度體系,即府兵制(隋唐時期定型)。

二、曆史演變

  1. 起源階段(北朝):
    • 西魏宇文泰首創兵民分籍制度,鮮卑族專享兵權
    • 北周時期開始吸納漢人加入府兵系統
  2. 鼎盛時期(隋唐):
    • 隋文帝推行「軍民合一」改革,府兵戶籍劃歸州縣,閑時務農,戰時出征
    • 唐朝結合均田制實施,形成「兵農合一」的獨特模式
  3. 衰落原因:
    • 均田制瓦解導緻兵源枯竭
    • 自備裝備制度加重農民負擔

三、制度特點

時期 管理方式 兵員構成 經濟基礎
北朝 軍府獨立管理 鮮卑族為主 免除全家賦役
隋唐 州縣戶籍管理,軍府負責訓練 漢人比例顯著增加 均田制保障

典型運作模式:

四、曆史影響

  1. 積極意義:
    • 降低軍費開支(唐初軍費僅占財政3%)
    • 促進民族融合(打破鮮卑族軍事壟斷)
  2. 制度局限:
    • 土地兼并導緻兵源枯竭
    • 安史之亂後逐漸被募兵制取代

該制度作為中國古代「寓兵于農」的典型代表,其演變過程深刻反映了魏晉至隋唐時期社會結構和軍事需求的變遷。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朝代的實施細節,可查閱《府兵制度考釋》等專著。

網絡擴展解釋二

府兵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府兵這個詞源于中國古代,指的是由地方政府組織和管理的軍隊。在古代的中國,府兵主要是負責維護地方治安,保衛城牆和巡邏巡查等任務。府兵也被視為一種行政武裝力量,既兼具軍事作用又承擔行政職責。 拆分部首和筆畫: 府兵這個詞的部首是廣部,屬于象形文字。府的筆畫數為8,兵的筆畫數為7。 來源: 府兵這個詞起源于古代的中國社會,隨着政治和社會的演變而衍生出來。在曆史上,各個地方政府都會設立府兵制度,以維護治安和保衛城市。 繁體: 府兵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庫兵。 古時候漢字寫法: 府兵在古代漢字中的寫法與現代相似,沒有明顯的差别。 例句: 1. 城中的府兵日夜守衛,确保市民的安全。 2. 府兵們奮勇作戰,保衛了城市的和平。 組詞: 府兵可以組成以下詞語:府衙、府廳、兵站等。 近義詞: 類似的詞語有守軍、守衛、警察等,它們都指的是負責保衛和安全維護的人員或力量。 反義詞: 府兵的反義詞可以是敵軍、叛軍、侵略者等,它們表示與府兵對立的敵對力量。 希望這些回答對您有幫助。如果您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