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藹然的意思、藹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藹然的解釋

[gentle] 和氣友善的樣子

詳細解釋

(1).溫和、和善貌。《管子·侈靡》:“藹然若夏之靜雲,乃及人之體。” 宋 施彥執 《北窗炙輠》卷上:“ 伯淳 既見,和氣藹然見眉宇閒。” 明 唐順之 《陳封君六十壽序》:“餘見封君,其貌俛然而敕其氣,藹然而溫其裡。” 魯迅 《呐喊·端午節》:“這種人待到失了權勢之後,捧着一本《大乘起信論》講佛學的時候,固然也很是‘藹然可親’的了。”

(2).盛貌。舊題 唐 柳宗元 《龍城錄·王漸作孝經義》:“後有病者,即請 漸 來誦書,尋亦得愈,其名藹然。”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孟賓于》:“聲譽藹然,留寓久之。”

(3).雲煙彌漫貌。 唐 李複言 《續玄怪錄·張逢》:“山色鮮媚,煙嵐藹然。”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藹然”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細微差異,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解釋:

一、核心釋義

  1. 溫和、和善的樣子(最常見用法)
    指态度親切、友善,常用于描述人的氣質或待人接物的方式。例如“藹然可親”形容人溫和易親近。
    例句:魯迅在《端午節》中寫道:“捧着一本《大乘起信論》講佛學的時候,固然也很是‘藹然可親’的了。”

  2. 盛貌(興盛、繁茂的樣子)
    較少使用,多見于古籍,如《龍城錄》中“其名藹然”,形容聲譽顯赫。

  3. 雲煙彌漫貌
    描述自然景象中雲霧缭繞的狀态,如唐代李複言《續玄怪錄》中“煙嵐藹然”。


二、用法與擴展


三、古籍與文學出處


提示

在使用時需結合語境區分具體含義。現代漢語中多用于第一種釋義,後兩種常見于古文或特定文學作品。如需更完整釋義,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漢典網。

網絡擴展解釋二

什麼是《藹然》?

《藹然》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友善親切的樣子或态度。

拆分部首和筆畫

《藹然》的拆分部首是草字頭(艹)和艹字底,共有12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藹然》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說文解字》中。在繁體中,它的寫法是《藹然》。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藹然》的寫法沒有太大差異。

例句

他的笑容讓人感到藹然可親。

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親藹、親藹可親。

近義詞:和藹、親和、可親。

反義詞:冷漠、疏遠。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