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樂器名。即唢呐。形似喇叭。因其兩端以銅為口,故名。《北堂書鈔》卷一二一引 晉 陶侃 表:“伏維武庫傾蕩,宿衛有闕,輒簡選其差可奉獻金口角一雙。”
“金口角”是一個曆史詞彙,現多用于古代文獻或特定語境中,其含義和背景可綜合如下:
“金口角”指一種古代樂器,即唢呐(形似喇叭的吹奏樂器)。其名稱源于樂器的結構特點:兩端以銅為口,因此“金”指代金屬材質(通常為銅),而非黃金。
該詞最早見于晉代文獻,如《北堂書鈔》卷一二一引陶侃表文:“伏維武庫傾蕩,宿衛有闕,輒簡選其差可奉獻金口角一雙。”表明其在古代軍事或禮儀中的重要性。
現代唢呐的形制可能繼承自金口角,但具體演變缺乏詳細記載。該詞現已罕見,主要用于研究古代樂器或文獻時提及。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北堂書鈔》原文或古代樂器研究資料。
《金口角》是一個成語,意為說話有權威,可以決定争論的勝負。
《金口角》的部首是金(金字頭),共有8畫。
《金口角》一詞最早見于《史記·賈子》。形容某人的言辭清晰,論述有力,能夠戰勝對方的辯論。
《金口角》的繁體字為「金口角」。
在古代,「金口角」的寫法沒有太大變化。
他以紮實的知識和卓越的辯論技巧,赢得了這場金口角。
金石為開金口角,金戈鐵馬下金口。
直言不諱、雄辯、辯才無礙。
失言、喋喋不休、語無倫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