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乐器名。即唢呐。形似喇叭。因其两端以铜为口,故名。《北堂书钞》卷一二一引 晋 陶侃 表:“伏维武库倾荡,宿卫有闕,輒简选其差可奉献金口角一双。”
“金口角”是一个历史词汇,现多用于古代文献或特定语境中,其含义和背景可综合如下:
“金口角”指一种古代乐器,即唢呐(形似喇叭的吹奏乐器)。其名称源于乐器的结构特点:两端以铜为口,因此“金”指代金属材质(通常为铜),而非黄金。
该词最早见于晋代文献,如《北堂书钞》卷一二一引陶侃表文:“伏维武库倾荡,宿卫有闕,輒简选其差可奉献金口角一双。”表明其在古代军事或礼仪中的重要性。
现代唢呐的形制可能继承自金口角,但具体演变缺乏详细记载。该词现已罕见,主要用于研究古代乐器或文献时提及。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北堂书钞》原文或古代乐器研究资料。
《金口角》是一个成语,意为说话有权威,可以决定争论的胜负。
《金口角》的部首是金(金字头),共有8画。
《金口角》一词最早见于《史记·贾子》。形容某人的言辞清晰,论述有力,能够战胜对方的辩论。
《金口角》的繁体字为「金口角」。
在古代,「金口角」的写法没有太大变化。
他以扎实的知识和卓越的辩论技巧,赢得了这场金口角。
金石为开金口角,金戈铁马下金口。
直言不讳、雄辩、辩才无碍。
失言、喋喋不休、语无伦次。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