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黃金鑄的龜紐官印。 漢 代皇太子、列侯、丞相、大将軍等所用。見《漢官儀》卷下、《漢舊儀補遺》卷上。後泛指高官之印。 三國 魏 曹植 《王仲宣诔》:“金龜紫綬,以彰勳則。” 唐 盧照鄰 《失群雁》詩:“金龜全寫 中牟 印,玉鵠當變 萊蕪 釜。” 元 薩都剌 《再贈李溉之學士》詩:“笑擲金龜上酒船,不須圖像在 淩煙 。” 唐 權德輿 《奉送孔十兄賓客承恩緻政歸東都舊居》詩:“角巾華髮忽自遂,命服金龜君更與。” 明 沉鲸 《雙珠記·西市認母》:“珮玎咚,腰掛金龜,近天顔,談道經幃。”
(2). 唐 代官員的一種佩飾。 唐 初,内外官五品以上,皆佩魚袋。 武後 天授 元年,改内外官佩魚為佩龜。三品以上龜袋用金飾,四品用銀飾,五品用銅飾。 中宗 初罷龜袋,複佩魚。
(3).指所佩雜玩之物。 唐 李白 《對酒憶賀監》詩序:“太子賓客 賀公 ,於 長安 紫極宮 一見餘,呼餘為‘謫仙人’,因解金龜,換酒為樂。” 王琦 注:“金龜蓋是所佩雜玩之類,非 武後 朝内外官所佩之金龜。” 明 何景明 《過寺中飲贈張元德侍禦》詩:“腰下金龜在,明朝付酒壚。” 明 徐渭 《賀知章乞鑒湖一曲圖》詩:“幸有雙眸如 鏡水 ,一逢 李白 解金龜。”
“金龜”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綜合搜索結果解釋如下:
指烏龜的别稱,屬于爬行動物龜科,學名Chinemys reevesii。其特征包括:
以上内容綜合了生物學、曆史制度及文化典故的權威解釋,可通過漢典、樂樂課堂等來源核實細節。
《金龜》是一個漢字詞語,通常指代一種傳說中的神奇動物。它象征着長壽、財富和吉祥。
漢字《金龜》的部首是“钅”(钅是金屬的意思),小龍部是“龍”。它總共由11個筆畫組成。
《金龜》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神話傳說。據說金龜是一種能夠從水裡躍出并變成金塊的神秘生物。因此,《金龜》在中國文化中被認為是祥瑞、富貴和長壽的象征。
《金龜》的繁體字為「金龜」。
在古代,人們使用另一種漢字書寫《金龜》。這個字是「金龍」,其中的部首“龍”寫作「龍」。
與《金龜》意義相關的近義詞包括“金飾”、“龍”等。
與《金龜》意義相對的反義詞包括“窮”、“兇險”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