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飛騰跳躍。 唐 杜牧 《大雨行》:“錚棧雷車軸轍壯,矯躩蛟龍爪尾長。”
“矯躩”是一個漢語成語,發音為jiǎo pěn,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指人的姿态或舉止不自然、做作,刻意擺出一種不符合本性的樣子。通常用于批評刻意修飾、缺乏真實性的行為。
“矯躩”通過字面與引申義的結合,生動刻畫了人為修飾導緻的虛假形象,是漢語中批評形式主義、缺乏真誠的經典表達。
矯躩(jiǎo juǎn)是一個漢字詞語,由“矯”和“躩”兩個字組成。
其中,“矯”是一個形聲字,意為糾正、修飾等。它由左邊的彳部和右邊的喬部組成,表示一個人走路時懸在腳下的腳底印。它的偏旁部首是彳,總筆畫數為6劃。
“躩”是一個形聲字,意為矯健、輕盈等。它由上邊的足部和下邊的協部組成,表示一個人行走的樣子。它的偏旁部首是足,總筆畫數為15劃。
矯躩一詞來源于南宋陸遊的《秋夜将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二首》中的句子:“豪興隳而耆英去,邀明矯躩。”意為要追求明和矯健的身姿。
矯躩一詞可以用來形容人的姿态輕盈、行走矯健、修身養性。在現代漢語中,常用于描述體操、舞蹈等需要優雅姿态的運動,也可以用來形容人的氣質修養和身體素質的良好狀态。
矯躩的繁體字寫法為“糺躚”。
古時候,矯躩的寫法和現代略有不同。其中,“矯”的寫法為“糺”,“躩”的寫法為“躚”。這種寫法在古代的字典和文獻中可以找到。
1. 他的舞姿矯躩,給人一種輕盈高雅的感覺。
2. 她那矯躩的身姿在舞台上猶如一隻飛翔的白鹭。
組詞:修身矯躜、矯健
近義詞:健步如飛、騰雲駕霧
反義詞:笨拙、呆闆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