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襟懷相合的好友。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方正》:“ 顧孟著 嘗以酒勸 周伯仁 , 伯仁 不受。 顧 因移勸柱而語柱曰:‘詎可便作棟梁自遇?’ 周 得之欣然,遂為衿契。” 清 朱彜尊 《曹先生溶挽詩》:“投分懷衿契,忘年比漆膠。”
“衿契”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jīn qì,主要用于形容人際關系中的深厚情誼。以下是詳細解釋:
指情投意合、關系親密的好友,強調彼此信任、志趣相投的深厚情誼。
南朝《世說新語》記載:“周得之欣然,遂為衿契。”
(顧孟著與周伯仁因志趣相投成為好友)。
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多見于古典文獻或文學創作中。需根據語境判斷具體指代關系。
如需進一步了解詞源或例句,可參考《世說新語》相關篇章或權威詞典釋義。
《衿契》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約定、協議、約綁。它用來形容人們之間相互達成的某種協議或約定。
《衿契》的部首是衤(衣服),它由7個筆畫組成。
《衿契》這個詞最早見于《尚書大傳·堯典》的記載,并且在《漢書·卷二十六下·河間王伏恭傳》中也有提及。在古代,人們經常使用《衿契》來表示誠信和守信的重要性。
《衿契》的繁體字為「襟契」。
古代字典《說文解字》中,《衿契》的字形為「襟」+「茲」,意思是衣服合身的意思。
1. 他們之間有一個衿契,互相承諾會彼此支持。
2. 這份衿契明确規定了雙方的責任和義務。
衿曲、衿頭、衿尾、衿性、契約、契子、契書、契機、契約法、契合。
約定、盟約、協議、契約、合同。
背約、違約、失約、破約。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