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積案盈箱”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為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2. 出處與背景
出自《隋史·李谔傳》:“連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積案盈箱,惟是風雲之狀。”。此句批評當時文風浮華,文章雖多卻内容空洞。
3. 用法與語境
4. 例句參考
5. 補充說明
該成語強調“量多”,但需結合語境判斷褒貶。例如,描述學者書房藏書時偏褒義,批評公文冗雜時則偏貶義。
如需更多例句或延伸用法,可參考《隋史》原文或成語詞典。
《積案盈箱》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積壓的案卷或問題非常多,已經無法容納在一個箱子裡。它形容紛繁複雜的事務或問題積聚過多,難以處理。
《積案盈箱》的拆分部首為穴、示、目,它的總筆畫數為16畫。
《積案盈箱》最早見于南朝梁代劉孝綽的《水經注·江水》:“宋群臣辄言渡江必大敗,九江記尤甚。”這裡的“九江記”就是指積案盈箱,暗喻九江之案繁多。
《積案盈箱》的繁體字為積案盈箱。
積案盈箱的古代寫法沒有明确記載,多數使用現代漢字書寫。
政府機關的工作一直都很忙,每天都有大量的案卷需要處理,可謂是積案盈箱。
積案、案卷、盈箱
案堆如山、雜亂無章、問題重重
空空如也、問題零散、雪案萍蹤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