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疆域;領土。 漢 班固 《東都賦》:“系 唐 統,接 漢 緒,茂育羣生,恢復疆宇。” 明 李東陽 《西北備邊事宜狀》:“ 漢 唐 疆宇雖廣,而和親歲币所費不訾。” 範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三編第二章第六節:“在内戰中取得的經驗,對付境外落後國,确是綽有馀裕, 唐 前期大拓疆宇,這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疆宇”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含義如下:
指疆域或領土,強調國家或地區的邊界範圍及空間廣度。由“疆”(國土邊界)和“宇”(天地空間)組合而成,合稱表示領土的遼闊性。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文獻中的具體用例(如《東都賦》原文),可參考權威詞典或曆史典籍。
疆宇指的是國土或疆域,泛指一定的地域範圍。它可以用來描述一個國家、一個地區或一個範圍較大的領域。
疆宇的部首是疒(疔字旁),它的總筆畫數是10畫。
疆宇的源自于漢字演變過程中,由兩個獨立字義的字合并而來。其中,“疆”字本義為疆界或邊界,“宇”字本義為房屋或居住。隨着時間的推移,這兩個字義逐漸擴展,形成了疆宇一詞。
疆宇的繁體字形狀和簡體字一樣,都是「疆宇」。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疆宇的字形與現代略有不同。例如,在《康熙字典》中,疆宇的疆部寫作「㐱」,宇部寫作「丨乜」。
1. 高山峻嶺圍繞着這片遼闊的疆宇。
2. 他奔波于疆宇之間,擴展了公司的業務範圍。
1. 疆域:指一個國家或地區的領土範圍。
2. 廣疆:指廣闊的疆域。
3. 疆界:指兩個國家或地區之間的邊界。
1. 國土:指一個國家的領土。
2. 地域:指一個地方或地區的範圍。
3. 疆土:指一個國家或地區的領土。
1. 外域:指一個國家或地區以外的領土。
2. 異域:指與自己所在的地域不同的地方。
3. 他域:指他人所在的領土。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