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式織機上的構件之一。即綜片。綜片下連辘踏闆,織工踏之,使綜片起伏,帶動經線上下,形成織口,以便緯線穿過。 明 宋應星 《天工開物·分名》:“直至織花綾綢,則去此兩扇,而用桄綜八扇。”
“桄綜”一詞的含義需結合不同來源綜合分析,主要分為以下兩種解釋:
定義
指老式織機上的核心部件“綜片”,用于控制經線運動。綜片通過連接踏闆,由織工腳踏驅動,使經線上下分層,形成織口以便緯線穿過。
技術細節
明代《天工開物·分名》記載,織造花绫綢時需使用“桄綜八扇”,表明其結構複雜度與工藝要求相關。該構件直接影響了織物的紋理和效率。
部分資料(如)提到“桄綜”作為成語,比喻“人難以克制欲望與情感”,并關聯竹子的易斷特性。但此釋義在其他權威文獻中未見佐證,可能屬于少數語境下的引申用法,需謹慎采用。
該詞的本義為織機部件,屬于紡織專業術語;而引申義可能為個别來源的擴展解釋,使用時應優先參考其本義。如需深入考證,建議查閱《天工開物》等古籍原文或專業紡織文獻。
《桄綜》是一個漢字詞語,它指的是一種具有橫向檔案架的書櫃。這種特殊的書櫃可以用于存放文件和資料,它有多個水平的架子,以便于整理歸檔。
《桄綜》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木字旁(木)和糾字旁(纟),它的筆畫數量是11畫。
在繁體字中,《桄綜》的“桄”字被寫作「檉」,而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它的“桄”字可能有不同的變體。
1. 我們需要一個新的桄綜來整理這些文件。
2. 圖書館裡的桄綜擺放整齊,并标有分類。
1. 桄杈:指桄樹的枝幹。
2. 桄榔:指桄樹的果實。
3. 桄子:指桄樹的果實,也可以泛指某些果實。
近義詞:書櫃、文件櫃。
反義詞:書架、書櫥。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