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人物。《山海經·海内經》:“ 黃帝 妻 雷祖 生 昌意 , 昌意 降處 若水 ,生 韓流 。 韓流 擢首、謹耳、人面、豕喙、麟身、渠股、豚止,取 淖子 曰 阿女 ,生帝 顓頊 。”按,此以 韓流 為 昌意 之子, 颛顼 之父。然《大戴禮記·帝系》、《史記·五帝本紀》皆以 颛顼 之父為 昌意 ,與此說不同。
“韓流”一詞包含兩層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
一、現代文化現象(主流含義) 指韓國流行文化在全球範圍内的傳播與影響力,具體包括:
起源與定義
該詞最初源于圍棋術語,後由中國媒體提出,用以描述韓國娛樂産業對外輸出的文化浪潮。廣義涵蓋服飾、飲食、美妝等生活方式,狹義主要指影視劇、音樂(K-Pop)、綜藝等娛樂内容。
發展曆程
韓流自20世紀90年代進入中國,1993年韓劇《嫉妒》在央視首播,1997年《愛情是什麼》引發熱潮,2000年後《藍色生死戀》《大長今》等劇将影響力推向高峰。韓國政府亦将其視為經濟戰略之一。
全球影響
以亞洲為中心,逐漸擴展至歐美、拉美等地,形成跨文化消費現象,成為韓國“軟實力”的重要體現。
二、古代神話人物(罕見含義)
《山海經·海内經》記載,“韓流”是黃帝後裔,為昌意之子、颛顼之父,形象描述為“人面豕喙,麟身渠股”。此釋義在現代語境中極少使用,多出現在文獻研究領域。
如需進一步了解文化輸出案例或産業政策,可參考權威媒體或學術研究。
“韓流”是指韓國流行文化在全球範圍内的影響與傳播。它是由漢字“韓”和“流”組成的合成詞。
“韓流”由“食”部和“毛”部組成,其中“韓”字的拆分部首是“食”,筆畫數為8;“流”字的拆分部首是“毛”,筆畫數為10。
“韓流”這個詞最早是在韓國媒體上出現的,用來形容韓國流行文化在亞洲和世界範圍内的熱潮。它的出現始于20世紀90年代末,當時韓國的流行音樂、電視劇和電影開始走出國門,受到了很多國家的追捧。
“韓流”是“韓流”的繁體字形式。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在有所不同。例如,“韓流”中的“韓”字在古代寫作“韓”,而“流”字的寫法也稍有變化。
1. 近年來,“韓流”在越南越發熱門。
2. 這部韓劇引發了一股“韓流”熱潮。
韓劇、韓國流行音樂、韓國電影、韓國藝人。
韓風、韓式流行文化。
日本流行文化、美國流行文化。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