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越倫超等,嶄露頭角。 宋 王禹偁 《五哀詩·故太子中允知洛陽縣颍公》:“遺孫方稚齒,爽秀已遒遒。”
(2).勁健有力。 宋 王安石 《次韻酬宋中散》之二:“素書款款誰憐 杜 ?彩筆遒遒獨勝 江 。”
“遒遒”是一個疊詞,讀音為qiú qiú,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詳細解析:
越倫超等,嶄露頭角
表示超越同輩、才華出衆。這一用法多見于古詩文,例如宋代王禹偁《五哀詩》中“遺孫方稚齒,爽秀已遒遒”,形容年幼的孫子已顯露出卓越的聰慧。
勁健有力
形容文筆、風格或事物剛健雄渾。如王安石詩句“彩筆遒遒獨勝江”,強調筆觸的剛勁有力;現代例句“遒遒的文筆”,則用于文學作品或人物描寫中。
“遒遒”兼具“才華超群”與“剛健有力”的雙重内涵,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若需更多例句或曆史用法,可參考古詩文典籍或權威詞典。
“遒遒”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指勇猛、威武、雄壯等。形容人或事物具有強大的氣勢和力量。
“遒遒”的拆分部首是“辶”,也就是表示“走”的意思。它有15個筆畫。
“遒遒”最早見于《詩經·衛風·淇奧》:“遒遒洩洩,東西南及,宜請室家。”意思是有條理地表達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後來,“遒遒”逐漸演變成形容有力、有威勢的樣子。
繁體中文中,“遒遒”保持不變。
在古代漢字中,“遒遒”為正楷字,字形較為規整和工整。
1. 正直的人,總是遒遒而來,讓人肅然起敬。
2. 他揮舞着遒遒的大旗,帶領隊伍奔騰向前。
遒勁、遒美、遒勁有力
氣勢磅礴、威武、雄壯
萎靡、衰弱、軟弱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