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貪狡的意思、貪狡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貪狡的解釋

貪婪狡詐。《明史·郭樸傳》:“時 董份 以工部尚書行吏部左侍郎事,方受帝眷,而為人貪狡無行。” 清 林則徐 《複奏封關禁海事宜折》:“此種貪狡之心,實堪令人髮指。”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貪狡,漢語複合詞,由"貪"與"狡"二字構成,原指人性中貪婪與狡詐的雙重特質。該詞最早可追溯至《左傳》"貪冒無厭"與《禮記》"詐僞不情"的表述,後經語義融合形成固定搭配。根據《漢語大詞典》,其核心含義包含三個層次:

  1. 詞素釋義

    • "貪"指非分索取,《說文解字》釋為"欲物也",即對財貨的過度追求;
    • "狡"含雙重屬性,《廣雅》訓為"狯也",既指心智機敏又含僞詐之意。
  2. 複合詞義 特指兼具貪婪本性與狡詐手段的行為模式,常見于古代文獻對官員渎職的記載。如《資治通鑒》載"藩鎮貪狡,侵漁百姓"即描述地方官吏雙重劣性。

  3. 現代語義演變 當代語言使用中,詞義外延擴展至商業欺詐、學術不端等領域,《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将其定義為"以不正當手段謀求私利的卑劣行徑"。

該詞多用于書面語境,常見于司法文書、時政評論及曆史研究領域。近義詞"貪黠"側重智力型犯罪,"貪佞"強調谄媚取利,而"貪狡"更突出手段的隱蔽性與危害持續性。

網絡擴展解釋

“貪狡”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tān jiǎo,其核心含義為貪婪狡詐,常用來形容人性中貪婪且善于算計的一面。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出處與例句

  1. 《明史·郭樸傳》

    “時董份以工部尚書行吏部左侍郎事,方受帝眷,而為人貪狡無行。”
    此句描述董份雖受皇帝器重,但品行貪婪狡詐、道德敗壞。

  2. 林則徐《複奏封關禁海事宜折》

    “此種貪狡之心,實堪令人髮指。”
    林則徐用此詞批判某些人的貪婪與陰謀,表達憤慨。


相關詞語


使用場景

多用于曆史文獻或文學作品中,描述人物性格或行為,帶有貶義。現代漢語中使用較少,常見于古文研究或特定語境下的批判性表達。


如需進一步了解相關詞語(如“貪猾”)或出處背景,可參考《明史》或清代奏章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昂然自若榜笞飽餐一頓保申别真擦減鈔犯颠詈丁敬頂期鳳頭稾鞂革舊圖新擱田箇樣勾核貫澈冠狀動脈桂子飄香裹腰顧望毫牦懷寶迷邦謊嘴角枕霁波接點潔浄岕片金針度人積實決斷客殡科鬥書欄杆嶺僥龍章鳳篆灤京輪軒馬蛭盟言門塾末着牛鼎烹雞跑淩鞋淺略前資輕辌穹桑欺世惑衆區區規規任前濕答答石屏隨屬衛從幰車枭翦鞋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