蒓羹的意思、蒓羹的詳細解釋
蒓羹的解釋
莼菜做的羹。 唐 張志和 《漁父歌》:“ 松江 蟹舍主人歡,菰飯蒓羹亦共餐。” 宋 周邦彥 《蓦山溪》詞:“玉簫金管,不共美人遊,因箇甚,煙霧底。獨愛蒓羹美。” 郭沫若 《李白與杜甫·李白在政治活動中的第二次大失敗》:“ 張翰 在 西晉 齊王炯 的幕下,因秋風起而思食 江 東莼羹,因而離開了 齊王 。”
詞語分解
- 蒓的解釋 蒓 ú 見“莼”。 筆畫數:; 部首:艹; 筆順編號:
- 羹的解釋 羹 ē 用蒸煮等方法做成的糊狀、凍狀食物:羹湯。肉羹。雞蛋羹。 筆畫數:; 部首:羊;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蒓羹”是“莼羹”的異體寫法,指用莼菜烹制的羹湯,是中國古代文學中常見的意象,兼具自然風味與文化意涵。具體解釋如下:
1.字義與食材
莼(蒓)是一種水生植物,葉片橢圓形,浮于水面,嫩葉可食用,口感滑嫩。羹即濃湯,“莼羹”即用莼菜為主料熬制的湯羹,常見于江南地區。
2.曆史典故
西晉張翰因思念故鄉莼羹、鲈魚脍,辭官歸隱,這一典故成為文人寄托鄉愁與淡泊之志的經典意象。郭沫若曾引用此典,說明李白、杜甫等人對自由生活的向往。
3.文學象征
- 隱逸情懷:唐代張志和《漁父歌》中“菰飯莼羹”描繪漁家簡樸生活,象征超脫世俗的隱士情懷。
- 自然之美:宋代周邦彥詞中“獨愛莼羹美”以莼羹比喻清新淡雅的自然風味,表達對純粹之美的追求。
4.現代意義
現代文學中仍沿用“莼羹”意象,多用于表達對傳統風味或詩意生活的追憶,如江南飲食文化的代表性符號之一。
提示:“莼”現為标準寫法,“蒓”為異體字,二者含義相同。如需更多文獻例證,可參考古典詩詞集或江南風物志。
網絡擴展解釋二
蒓羹(chún gēng)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指一種以新鮮和嫩綠的蔬菜為主要成分煮成的羹湯。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草字頭部首茕,并且它的總筆畫數為13畫。蒓羹這個詞的來源比較難以考證,但可以确定的是,它屬于比較古老的漢字詞彙。
在繁體字中,蒓羹的寫法為蓴羹。古時候,漢字的寫法經曆了一些變化,所以蒓羹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然而,目前并沒有找到确切的關于蒓羹在古代的寫法的相關資料。
以下是一個關于蒓羹的例句:
這道蒓羹湯鮮味美,是一道非常受歡迎的家常菜。
組詞中,與蒓羹相關的詞語可以有蓴菜、羹湯等等。
近義詞方面,可以考慮以蔬菜為主材的其他菜肴,例如蔬菜湯、蔬菜煮等。
然而,蒓羹這個詞在我所了解的漢語詞彙中,并沒有明确的反義詞。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