亸懶的意思、亸懶的詳細解釋
亸懶的解釋
偷懶。 宋 方嶽 《即事》詩之一:“畦丁嚲懶欲誰欺,趁我行山始一犂。”
詞語分解
- 亸的解釋 亸 (嚲) ǒ 下垂:“亸袖垂髫,風流秀曼”。 筆畫數:; 部首:亠; 筆順編號:
- 懶的解釋 懶 (懶) ǎ 怠惰,與“勤”相對:懶漢。懶怠。懶散。懶洋洋。 疲倦,沒力氣:伸懶腰。渾身酸懶。 勤 筆畫數:; 部首:忄;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亸懶”是一個較為少見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略有差異,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析:
一、核心含義
-
基本解釋
- 由“亸”(duǒ)和“懶”組合而成。
- “亸” 本義指柔弱、下垂的狀态,如《說文》中解釋為“垂也”;
- “懶” 指懶惰、怠惰()。
- 合起來可理解為“因懶散而顯得松弛無力”的狀态,或直接指“偷懶”()。
-
語用場景
- 多用于形容人的精神不振或動作遲緩,例如:“他亸懶地靠在椅子上,毫無幹勁。”
- 也可描述環境氛圍的沉悶,如“亸懶的午後陽光”。
二、不同來源的補充解釋
- 古漢語用法
宋代方嶽《即事》詩提到“畦丁嚲懶欲誰欺”,此處“嚲懶”通“亸懶”,指農人偷懶的行為()。
- 現代引申義
部分方言或文學作品中,可能擴展為“因疲倦導緻的懶散”或“消極應付的态度”()。
三、與單純“懶”的差異
對比項 |
懶 |
亸懶 |
側重點 |
主觀怠惰 |
因懶散表現出的無力感 |
使用頻率 |
常見 |
罕見,多用于書面 |
形象感 |
抽象 |
具象(如肢體下垂) |
四、注意事項
該詞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多見于古籍或特定方言。如需引用,建議标注出處(如宋代詩詞)以避免歧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亸懶(luò lǎn)是一個漢字詞彙,意思是形容一個人懶散、慵懶的狀态。下面來詳細介紹一下關于亸懶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拆分部首和筆畫:
- 亸懶的拆分部首是亻(人)和懶(lǎn)。
- 亸懶的筆畫數分别是7畫和22畫。
來源:
- 亸懶一詞是由亻(人)和懶(lǎn)組合而成。懶作為形容詞,本義指一個人懶散、不願意努力或做事消極怠惰。将亻(人)與懶(lǎn)合為一體,就形成了形容人非常懶散的亸懶。
繁體:
- 亸懶的繁體字為亸懶。
古時候漢字寫法:
- 在古代漢字中,亸懶的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具體寫法為「亻」和「懶」。
例句:
- 他整天遊手好閑,真是亸懶不堪。
組詞:
- 亸病(指人懶散不活躍的狀态)
- 亸散(形容人懶散、松懈的狀态)
- 懶散(形容人懶散、不活躍或工作效率低下)
近義詞:
- 懶洋洋(形容人懶散、不願意行動,呈現出一種慵懶的狀态)
- 慵懶(形容人懶散、無所事事,不願意努力)
反義詞:
- 勤奮(與懶相對,形容人努力、勤奮做事)
- 用心(形容人專注、全神貫注做事,與亸懶相反)
希望以上關于亸懶的介紹對你有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歡迎繼續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