恻切的意思、恻切的詳細解釋
恻切的解釋
(1).悲切。 漢 劉桢 《遂志賦》:“牧馬於路,役車低昂,愴恨惻切,我獨西行。” 南朝 梁 江淹 《傷内弟劉常侍》詩:“長悲離短意,惻切吟空庭。”
(2).懇切。 宋 葉適 《京西運判方公神道碑》:“其言殷重惻切,天子以為然,行之至今。”
詞語分解
- 恻的解釋 恻 (惻) è 悲痛:恻隱。恻怛(憂傷)。恻恻(悲痛的樣子)。凄恻。恻然。 筆畫數:; 部首:忄; 筆順編號:
- 切的解釋 切 ē 用刀從上往下用力:切菜。切除。切磋(本義是把骨角玉石加工制成器物,引申為在業務、思想各方面互相吸取長處,糾正缺點,如“切切琢磨”)。 切 è 密合,貼近:切當(刵 )。切膚(切身)。切己。親
網絡擴展解釋
“恻切”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兩種含義,具體釋義及用法如下:
一、基本含義
-
悲切
- 指情感悲痛深切,常用于描述對離别、苦難的哀傷。
- 例句:南朝梁江淹《傷内弟劉常侍》詩:“長悲離短意,惻切吟空庭”()。漢代劉桢《遂志賦》中也有“愴恨惻切”的描述,體現深切的悲涼()。
-
懇切
- 形容言辭或态度真誠、殷切。
- 例句:宋代葉適《京西運判方公神道碑》提到“其言殷重惻切”,指言辭懇切鄭重(、)。
二、其他解釋
部分資料将其視為成語,解釋為“感觸深切、同情憐憫”(),可結合語境理解。例如描述對他人遭遇的感同身受時,可表達深切的共情。
三、發音與用法
- 拼音:通常讀作cè qiē(部分資料标注為cè qiè,可能與方言或曆史讀音差異有關)。
- 使用場景:多用于文學或書面表達,現代口語中較少出現。
四、總結
“恻切”在不同語境中可表達悲怆或懇切的情感,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含義。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古典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恻切(ce qi)是一個漢語詞彙,意思是對他人痛苦、悲傷等感受的深切同情與共鳴。該詞的部首是心字旁,由心和切兩個部首組成。心字旁表示與情感有關,切表示嚴肅、憂慮等意味。恻切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獻中,常被用來描述人們在面對他人的苦難時所産生的情感反應。
在繁體字中,恻切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恻切在古代可能寫作「惻切」。但在現代漢字中,這兩個字的寫法已經統一為「恻切」。
以下是恻切一詞的例句:
1. 聽到那個孩子的遭遇,我感到十分恻切。
2. 他在電影中演繹了一個令人恻切的角色,觸動了觀衆的内心。
與恻切相關的組詞包括恻隱(ce yin)和恻隱之心(ce yin zhi xin)。恻隱指的是對他人痛苦的同情,恻隱之心則表示有同情心的意思。
恻切的近義詞可以是同情、憐憫、同感。而反義詞可能是冷漠、無情。
希望上述内容對您有所幫助。如有其他問題,我會很樂意回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